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信任他人和怀疑自己作文)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信任他人和怀疑自己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10:54:59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信任他人和怀疑自己作文)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一】

听风声沙沙,拂动花香,带来了多少惆怅?秋风啊,你吹慢点,这样寂寥的冬能来得缓些,这样人去楼空的景象就能冉冉浮显,这样树与叶才能迟些离别。

初生·嫌弃

睁眼,便是一派繁华,城市的灯红酒绿许是在迎接这复苏的时节。我懒懒地伸着腰,接受着人们的赞美。徐徐望去,我的`身形是那般稚嫩,颜色是那般淡浅,别是一番风味在人间。再往后,我蹙蹙眉头:怎生得如此难看,虽像清理过,可那泥迹却还是明显。这,怎能配得上我的娇?风拂动我,我轻盈的身躯跟着欢动,那笨拙的枝却无法一起欢歌。

为何我如此多娇,却只引得树枝“折腰”?

长开·厌恶

骄阳炙人,蝉鸣聒噪。带着成熟的油绿顶着烈火,我无力地垂着腰:这树生得如此高作甚?让我承受着炽热的洗礼,真是累啊。阳光穿不过我的身体,穿不过我同胞的身体,就这样,树获得了一片荫凉。我们遭罪为人们撑夏日的乐土,人们却只歌颂树。

树啊,你好狠的心,直教叶嫉你如仇。

落幕·愧疚

秋风瑟瑟谱离别。慢慢的,我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繁华褪尽,只剩一身皱黄。经历了世态炎凉,才晓得树一直陪在我身旁。春,它支承起我,夏,它让我们经历酷暑,历练成长,秋,我戏码落幕,不知树会不会挽留。如果树并不留我,我也接受,毕竟是我对树万般嫌弃厌恶。最后,树只能独度严寒,孤独一冬。

纵使我如何弥补,也无力回天。所以,树选择不挽留,我,也毫不抵抗。叶的离开,究竟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树的陪伴,叶不理解,待叶理解,树早已憋得满腹委屈,不愿冰释前嫌。无伴,孤独终老;不识伴,愧疚而终。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二】

在那段对童话十分着迷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要翻一翻那本《一千零一夜》,或是在睡前听一小段《格林童话》。我对里面的故事深信不疑,觉得遥远的沙漠里就有一盏神灯,或是认为真的有小矮人,妖精,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

接下来日子久了,心智也慢慢成熟了。上学灌输的知识告诉我,童话是编造的,是以幻想博孩子们眼球的。同学们听到童话再也不像小时那样专心,皱着眉头思考,而只是较无意识地听,在脑中简单地过一遍罢了。就连一些惯用套路也被猜到,不像以前万分期待……他们认为这是无趣的,我却不赞同。仔细品析文中的一字一句,就能明白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对人性的品析,是对爱情的赞扬,还是对和平的渴望……一则看似是臆想出来的童话背后,实则有那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大人们不相信童话,就认为它们只是用来哄小孩的故事,早就老掉牙了。但是,童话为什么叫“童话”,它不仅只是给孩子们听的,更重要的,它们表达了儿童的美好想法,与对幻想生活的向往。儿童的心灵最纯洁不过了,而年纪一大,心中仅剩的童真也消失了,自然是不相信。

而我认为,童话表达的,正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世界。有段时间里,我曾问自己,长大了是不是该放弃相信童话?是否该去看看时事,了解更深奥的小说、散文?但又一次打开童话书,我又被吸引进去了。那美丽的幻想再次进入心中,就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以童话为食粮的时间一样。我一次又一次翻页,看完了一遍又看一遍,看了好几个小时。合上书,感觉刚刚就像经历了一场梦,美丽又梦幻。突然发现,再大的,再老的人,都得要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充满敬意,有一颗童心,当阅读童话时,那颗童心便会激活,人也许会返璞归真,回归自我。

童话真的存在,一直在我们心里。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三】

每一个女孩的阅读史应当都始于格林兄弟与安徒生的童话。住着精灵和巫婆的森林,巍峨的城堡,勇敢的王子,还有落难的公主,不管路途上有多少险恶,王子和公主都会在故事的最后一段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至少格林童话里的套路大都是这样的。

稍微长大一点之后,也许安徒生的童话更能让我们回味长久一些。为什么人鱼公主放弃将匕首插进王子的心脏而甘愿化作海上的泡沫,为什么坚定的锡兵在最后和他喜欢的芭蕾姑娘都融化在了壁炉?

那时的我们大都还未初尝人生中的大小不幸,但多少已经发现生活里原来有这那么多的不如意。不完美的结局不再变得那么难以接受,只是已经懂得什么叫做无奈和感伤。

不管后来读了多少本小说,看了多少部电影,流过多少种不同的眼泪,受过多少种类型的伤害,有一天你会发现,似乎所有的故事,不管是虚构的,还是自己真是经历的,都可以在自己童年所阅读的童话里找到元故事。

但它们已生发得更加茂密和曲折,或者即使勉强得到了最后的完美结局,其实在过程中幸福也依然全然都破碎掉了。

原来,童话不过是一场华丽丽的欺骗。

索性当我明白这一切时,我还没来得及长成一个现实而冷漠的大人。

但谢谢你曾经骗过我,因为那个完美的仙境即使在日后的成长中被人打碎过千万遍,却依然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原形。因为那是一个人对于人生最初的美好向往,而我们,会因此毕其一生都不会放弃对美与善的努力。

我记不得在我相信通童话的年纪我都干了些什么,也许那个时候只顾得快乐去了。失望,疼痛,伤害,修补,还有愈合,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四】

暖风吹拂,放学的铃声总是那么清脆动听。带着微笑,我去停车场取车,心里想着今天该哼着哪首歌回家。目光不经意间就被旁边一个低年级女学生拉住了。只见她左瞧瞧,右看看,摆弄着自行车。往前推,像被一个隐形人在后面拉住一般;往后退,轮子又像被藤蔓缠住一样。前后为难之际,她眉头深锁,脚下不停地挪换着脚步,四下张望,直到看见了我。

“姐姐,能不能帮我弄一下自行车?”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盛满了恳求。我一下子觉得责任重大,唯恐伤了她的心,马上应声道:“好的,我看一下。”凭着我多年骑车的,我先转了转自行车把,没问题,很灵活。我又前后推了推,哎?真是奇了怪了,确实动弹不得。我又俯下身去看了看刹车,并没有紧挨着车轮。我又向后仔细观察了链条,也没有什么东西卡住啊!我一筹莫展,无奈着摇了摇头。起身瞥见女孩子急得满脸通红,汗珠直往下掉,嘴里喃喃地说:“怎么办,怎么办呢?”我的不忍心又涌了起来,罢了,再试试,能帮就帮吧。

“妹子,你先扶着自行车,我再看看。”我对那满脸愁苦的`姑娘说。她一下子欢喜得满脸飞霞。我又绕着自行车走了一圈,当走到自行车正前方时,突然觉得那刹车线有些不大对劲,怎么看起来这么别扭呢?凑近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刹车线在车把上多绕了两圈,前轮的后方现在是朝前的。嗨,我这脑筋,怎么现在才看出来!

我把自行车把朝反方向转了两圈,对她说:“好了!”呼——,终于松了一口气,要是找不出原因这小姑娘怎么回家呢!“谢谢你,姐姐!”她脸上的愁云消失不见了,嘴角翘起,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满她的脸上。我以同样的笑容回应,心中荡漾起一丝骄傲与喜悦。“不用谢,快回家吧!”

她推着车往外走,我走进去拿车,回眸,她也在看我,又是相视一笑,这次是如阳光般灿烂。心中的喜悦与满足已溢满心头。不曾想,帮助别人,自己会如此快乐。

那朵绚丽的花儿定已然开在她的心中了吧,我似乎看到了花儿灿烂的笑容……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五】

虢国的国君平日里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吃喝。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

国君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涨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两人都不说话,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君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从国君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个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这位亡国之君在了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作文不要相信他人【六】

苏轼在一次夜读中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估计这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此把老鼠吓跑。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又不停地啃起东西来了。

夜里老鼠啃东西的声音既令人心烦,又让人恼怒,因此,苏轼吩咐书童去捉老鼠。

书童端着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声音是从一个被绳子系住了口的严实袋子里发出的,于是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被关在袋子里面了,它还能往哪儿跑呢?”书童小心翼翼地解开系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头就捉住它。可是书童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书童打开袋口,端起蜡烛把袋子里面照了个通亮。他发现袋中一动不动地躺着一只老鼠。书童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刚才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东西的活老鼠,它怎么会突然间去呢?如果这只老鼠刚才就是一只老鼠,那么啃东西的声音难道是鬼发出来的吗?”

好奇心驱使书童进一步往下追究。他两手抓着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个结果。可是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没有旁物。他只听见老鼠落地“嘭”地一响,还没来得及去捡那只鼠,却看到鼠突然复活,一溜烟就逃走了。

苏轼被老鼠的吵闹折腾了半天,结果老鼠把他的书童弄了一个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说道:“想不到一只老鼠有这么狡猾!它无法咬破坚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声招人来解开袋口。当你守候在袋口伺机去捉它的时候,它却装蒙骗你放松警惕。一个小动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骗得过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只老鼠,其体能和智能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但是这不等于说人类与一个弱小的对手相比,没有自己的短处。书童因为只看到了人类具有思维能力的`长处,而忽视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对手所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