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吸引人)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吸引人)

更新时间:2023-09-08 04:42:00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吸引人)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一】

语文老师突然布置下一个任务:取笔名。

给自己取个笔名,有些同学随意想一个便好,可对我这样“选择恐惧症”又是“完美主义者”的'人,却是一项耗时间又耗精力的大任务。

首先,当然要先参考参考其他同学的众多笔名。有个男同学叫“海星”,其意只是将自己的名字倒过来读罢了。好闺蜜小Z叫做“飘樱落雪”,原因却更简单,好听。又去问了一个小学同学,她叫做“秋水”,感觉颇有诗意,但其实是个动漫人物的一把刀的名字,我也开玩笑说:“那我还叫‘雪走’——他另一把刀的名字好了。”

同学的笔名各式各样,我却都不怎么喜欢,毕竟没有什么意义所在。想想那些有名的作家的笔名,三毛,觉得三毛流浪记很符合自己的生活,又谦虚地认为自己的文章只能买三毛钱。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倒挺喜欢她们笔名的来历。

可参考了这么多的笔名,我对给自己取笔名,却是毫无头绪。询问了妈妈的意见,可她所想却都给我一口拒绝了,完全不是我的风格啊!又去万能的贴吧,让网友们给帮忙想想,也都令我连连摇头,净是些华而不实的名字,我喜欢简单但意义深刻些的。

左思右想,终不满意,最后还是一脸无奈的倒在床上,准备接着想个好笔名。不经意间,瞥了一眼床头柜上的一本书,这本书我看过许多遍,因为我特喜欢其中的几句话。下意识的就拿起了它,翻开自己做过记号的那一页,看着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在自己的世界留一个精神的后花园,在这片净地,念想一下,便得到了释放……

这么看着,竟入了神。一霎时,脑里灵光一闪,我眼睛一亮,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极其满意的笔名:空白。含义便是受那句话启发:世俗纷乱,在自己的内心,留一份空白,留一片净地,不被侵染,不被混同。

反复思考,反复咀嚼,倒是越来越觉得满意,空白,简单纯净的名字,含义我也颇为喜欢,这也是我特喜欢的一部动漫中主人公的名字。

世俗纷乱,在自己的内心,留一份空白,留一片净地,不被侵染,不被混同。——我是空白。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二】

但是是,如此短暂,如此渺小的一分钟,又可以做些什么呢?不错,好多人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记一个较短的英语单词;牢记一个生字或者一个生词的`解释;多看几面书,提高你的知识水平;或者少睡一分钟,就可以早一分钟到学校学习知识;或者少玩一分钟的游戏,去多看一些名著或课外书;或者少听一分钟的音乐,去难题的大山上奋勇直上吧;或者少闷在家里看电视一分钟,去户外见识见识大自然的奥妙;或者少聊一分钟的天,去背诵一下那些经典的文言文;或者少发一分钟的呆,在沉思一下人生的哲理吧;或者少吃一分钟零食,去运动场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运动运动吧……等等。

一分钟,确实很短暂,确实很渺小。但是是,一分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假如一天能挤出三分钟来看书,三分钟能看8面书,一星期能看56面书,一个月能看224面书,一年就能看2688面书!2688面,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没有人会想到它是一丁点一丁点地“挤”出来的!所以说,时间就像海绵一样,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你只要多积攒一些“一分钟”,聚沙成塔,所取得的成就便会是非常巨大的。

一分钟,其实可以做好多的事……

写童年的作文题目可以起什么【三】

如是的例子还很多,无不有力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里也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说,同样也是在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然而有些人会认为我讲的这些太宏观,太物理了,或者说话题太大了等等。还有人会这样认为:自然界的确充满变化,而人的命运却无法改变,一个人无法改造社会。的确,精神层面的事物不是说变就变的,但还是能够改变的。

欧洲乐坛有这么一段经典文字:“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生;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当逢迎侵略者的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强迫贝多芬演奏时,贝多芬如是回击了他。贝多芬出身贫寒,在父亲的棍棒下刻苦学艺,不断求索。少年的压抑,青年的迷惘,成年的颠沛流离都未能阻止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世人的冷眼中,他的《快乐颂》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双耳失聪后,他的《命运交响曲》中有力的.搏击诠释了他的抗争;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贝多芬。怎能说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其实人的命运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

接下来有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整个世界,但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太大了……步入中年,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我的家人身上……垂垂老矣,我顿悟如果我先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影响我的家人,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主教的顿悟与《大学》中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惊人的相似,孔夫子就是沿着这样的轨迹传播着自己的思想……,如今“仁”与“和”深入人心,孔子学院全球开办,谁又能说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呢?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康德……没有这些人的斗争,世界也许还是中世纪。

从生物的基因到现代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核到广阔的星际空间;从个人的命运到社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