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找到自身不足才能进步作文)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找到自身不足才能进步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7 19:10:20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找到自身不足才能进步作文)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一】

近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的观点纷繁多杂,我却对这种做法――体育入高考,保持质疑的态度。

首先,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在每分每秒都可视为无价之宝的高中,还要投入精力去对付“体育应试”,学生们怎能承受住这高压?怎能以百分百的精力去学习,去摘取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在原本就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又多了一项消耗体能的作业,让学生们承受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又哪来精力去学习呢?

其次,这样的做法也有失公平。对于那些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轻轻松松就能得到高分,而那些体育差的呢?他们想拿高分,就得在体育上投入大量精力,与此同时还要兼顾高强度的学习。但“鱼和熊掌”不能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或舍“熊掌”而取“鱼”,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每天遭受着“题海”的骇浪冲击,还要饱受着身体上的极大消耗,恐怕只有机器人能够做到了。

最后,这样的做法的背后无疑是教育的病态导致的。就像西安电子大学设立“独立奖”,就是一种表面工程,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人们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手握权力之刃,以自己表面所见去设立标准,却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未能懂得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懂得的道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就是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才能使它的本性得以发展。育人犹如植树,其理一也。而现在,人们只在意学生们应试的能力,却未能考虑到学生们所经历的痛苦。将体育纳入高考,也许决策层本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教育内卷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病态的教育只会导致学生们本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又多了一个额外的科目--体育应试。在这样的体育和文化双重“应试”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会逐渐变得麻木,变成一个个每天锻炼学习的机器。哪里还可以承载我们的笑声?哪里还可以挥洒我们的汗水?哪里还可以让我们的青春得以肆意飞扬?于是我们一个个年轻稚嫩的“小树苗”被“体育高考”这个令人畏惧的大锯锯得东倒西歪,形枯体瘦。于是乎,锻炼变为磨炼,欢乐变为忧愁。

总的来说,我认为体育加入高考弊大于利,人们只从表面的美好愿望出发,却未细究在执行层面会出现的问题。希望决策者能够懂得“顺木之天,方能有获”"的道理,重新审视这一做法的正确与否。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二】

李白年幼时觉得读书枯燥无味,常常逃出去玩。有一次,他见一位老人正要把铁棒子磨成一根极细的`针,便觉得不可思议。“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老人这样对李白说道。李白恍然大悟,立刻回家苦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终于写出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作。“绳剧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会成功。因此,凡事贵在坚持,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只要有恒心,肯努力,终究会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切不可浅尝辄止,而应有不断深入探求的精神。唯有如此,方可日有所得,终身受益。可我,却只是半途而废——记忆的思绪把我拉到了一两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时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正是个爬山的好时节。可爬到半山腰,我便想放弃了。也许是因为筋疲力尽,也许是因为跌倒了两次,我不想往上爬了,只是一步步地往后退。如今想来,我惭愧万分。文中的老人对把铁棒磨成针都胸有成竹,但我竟连爬上山顶的恒心都没有。是的,做事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

虽然前面有困难,但只要鼓起勇气,去做、去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属于自己的春天。坚持,方能成功。

知不足方能进步作文【三】

终了尽处,未有言语。高天云路,晴雨不问。于心间筑篱,不为浮华心力交瘁,只为心中寻一份安逸,就算边城的角落,也不说凄凉。

以月亮为杯,以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一身才气,齐日月之辉,你不愿追逐名利,但选择心灵脱俗。于是,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因为你逐物求心,所以能驶进烟花三月的意境;因为你逐物求心,大唐的酒香才可飘至宋元明清。与其一昧追逐物质的繁华,不若选择精神的升华,心间筑城,自在轻松。

清心寡欲,不怒不惊,不嗔不奢,才会有精彩落笔。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庄子才能抛却金绿,与青山绿水中游走,铸成哲学巅峰。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苏东坡才能无故加之而不怒,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郑板桥才能在去官离职后,于一方净土上渗透“不患得,斯无失”的真谛。可见,物质与我皆无尽,唯精神之追求,与心灵之塑造,才能让人笔触生辉,落笔出彩。

然而,倘若没有心灵的追求,不于心间筑城,那么物质的楼阁也会坍塌。小说《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一味追求功名,财富,坏事做尽,成为戕害人性的毒疮。倘若他懂得追求精神的完善,又怎会人格尽失,内心空虚,以致悲惨的去?

诚然,精神能给人动力,自我修复。但有时,没有物质的基础,也会冲垮精神的地基。南唐后主李煜只顾吟风弄月,烟花歌舞,指国家民生于不顾,结果故国沦丧,他也只能郁郁了结一生。试想没有强大国力与雄厚财富,又怎能让诗一般的皇帝永远作诗?可见,物质与精神,皆不可或缺,二者统筹兼顾,才可于强风中屹立不倒。

江流宛转,日照花林。在踏遍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之际,执水仙一枝,心间筑城,不为物质繁华而忧虑,观水仙花开万盏,至为充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