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观看诗词比赛的作文)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观看诗词比赛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09 06:13:08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观看诗词比赛的作文)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一】

2017中国诗词大会在2月7号揭开帷幕,精彩绝伦。

第一场比赛里的独臂女孩张超凡,美丽的脸让身体的残缺显得越发残忍,但她却在人生的磨砺中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腹有诗书气自华,甜美的微笑、自信的应答赢得全场的尊重。

第九场,农民白茹云衣着普通,相貌平凡,却她放弃自我,在艰难攒钱治疗的同时,她也在用诗词慰藉心灵的伤。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那些苦痛的经历,在白茹云正确而圆满地答完她的全部题目以后,凝聚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也留给观众深深的思索,当生命出现危机时,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第三场登台的修自行车的大爷王海军(图左二,把对诗词的热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修自行车与作诗,看似南辕北辙,却充实了他生命的每一天。是的,人生自有诗意,不是只有阳春白雪、庙堂之高才有诗意,只要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心,人生处处是诗意。第四场从事高压电作业的小伙子毕凯让人眼前一亮,学理工科出身的他,每天从事高危工作之余抄读自己最爱的古诗文,他身上的纯净质朴,让观众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

百人团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的故事映照着这个社会的现实。第七场选手王轶隆的故事源于一个意外被揭开,却格外动人。原本应该上场的选手帅克由于突发喉疾无法参赛,25岁的王轶隆作为顺位选手自动替补,在台上,他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的他原本有机会留在北京或者天津等大城市工作,但他为了陪伴患有癌症的母亲,毅然选择回到辽宁抚顺家乡,与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导演组设法联系他的家人时,却得知他的母亲就在比赛期间要进行手术,家里人怕影响他不敢告诉,主持人董卿在现场告知了王轶隆,他毅然决定放弃比赛回家陪伴母亲。陪伴是最好的尽孝,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王轶隆的选择温暖了荧屏内外的平凡人心。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二】

有人喜欢民主路小学,有人喜欢天桃小学,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我的学校——园湖小学。

一走进大门,就会看见左右两旁的休息区,休息区里有已经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留下的留言脚印。走到操场上,香气扑鼻,原来正前方就是美丽的花坛,花儿们每天都精神抖擞地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花坛左边就是世界地图和一到六年级的行规之星。文化长廊的上方有一行字“我是闪亮小星星”,字旁还有我们学校的吉祥物:园园。花坛右边,就是我们学生和老师吃饭的地方。漂亮的花坛上方,是校长演讲和接待外宾的主席台。主席台的左边就是五星红旗升旗台。

我们的学校还有一个后操场。后操场上有50米的跑道和135米的跑道,我们的校运会比赛跑步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两个篮球场被跑道包围在里面,篮球场一合起来就是一个足球场(两个场都不是很规范)。后操场除了跑道和两个场以外还有健身器材。器材的前面就是沙池,那当然是用来跳远的。

我们学校还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红色和白色。红楼是给高年级的学生用的,红楼6楼还有一个多功能的媒体教室。最特别的就是红楼的楼顶,那里种有工人精心培育的花儿。红楼连通过去的就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女同学住宿室。而白楼就是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学习的地方,但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红楼,因为白楼有很多多功能的'教室。

这就是我的学校,你认为它怎么样呢?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三】

周四晚上,我和爸爸有幸参加了华中大诗词朗诵大赛。当我走进晚会现场时,我的眼睛一下子就被那震撼的场面给吸引住了。参赛选手古风古韵的着装;现场热烈的气氛;打动人心的表演;蕴含着人文书香的优美诗词,让我深受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场比赛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细品千古调”,各位选手需要比拼朗诵古诗词;第二篇章“齐诵今朝诗”,进入五强的选手们需要朗诵现代诗;第三篇章“共揽喻园情”,进入三强的选手们依次朗诵诗词创作大赛冠军作品《喻园赋》。

《等待》这首现代诗深深打动了我,该诗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他妻子许鹿希二人的故事。一九五八年,三十四岁的邓稼先以身许国,走进大漠开启了二十八年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一九八五年,身患癌症的邓稼先终于与他的妻子再次相聚。但留给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剩下了最后363天。这363天的时间绝对不足以把自己想对对方说的话说完。许鹿希在邓稼先逝世后采访了一百多位和自己丈夫一样的同路人,写下了一本《邓稼先传》。这本书出版时,距离邓稼先离开又过了二十八年。他的`妻子前二十八年等待,后二十八年追寻。

《渔家傲·秋思》这首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创作的词也深深打动了我。我听完后,感受到了边塞荒凉的场景,也觉得古代的将士们很不容易,要驻守在环境如此艰苦的地方,又不能回家。这也让我联想到正驻守在国境线上的士兵们,他们为了祖国安宁,却不顾自身。

骐骥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支队伍只有一名队员——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张雨琪。她在朗诵古诗《正气歌》时,身穿黑色长裙,用一种慷慨的语气将这种誓不屈的气节表达了出来;她在朗诵她自己创作的现代诗《芬芳·中国》的时候,穿着红色的长裙,表达出赞美杰出女性们的情感;她在朗诵《喻园赋》时,穿着国民的学生装,表达出了一种对青春的赞美。

文言文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支队伍由两人组成——曹文昊和王龙琰,他们都来自新闻学院。他们朗诵的《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他们将白居易抑郁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把第二首诗《等待》朗诵得让人身临其境,里面的人物好像真的站在我面前。

看了他们的表演,我决定也好好学习中国古诗词,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四】

我的校园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了,可校园特有的书香气息熏陶着我。我的校园非常美丽,一年四季都有四番不同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是那样迷人。春天,万物复苏,冬爷爷刚刚带走校园白色的衣裳,春姑娘又带来了它轻盈的纱缦,你看这校园的景色多美呀!桂花树上冒出了新芽,戴上了属于它的新帽子。你看那花儿在向我点头;你看那小树在微风中向我招手;你看那花丛中的花儿一个个在争奇斗艳,展现出他们最美的姿态。

转眼间,夏季来临,夏天的校园是与众不同的,桂花树上的新芽已变成了深绿色。可校园看起来是那样无精打采。你看花儿渴得枯萎了,小树热的头上在冒烟呢!可谓夏天真是炽热炎炎!

秋姑娘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校园,校园似乎想赶“时髦”,让秋姑娘给它换上新装,换上了金黄的外套。秋天的校园也很香,为什么这麽说呢,那是因为校园到处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这股香味是我们学校的校花——桂花散发出来的。每到秋天,我走在校园中,桂花那淡淡的香味一阵阵向我袭来。这么香,你说我能不被吸引吗?

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落到地面上,落到树梢上,冬爷爷给大地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在阳光温暖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校园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无限生机,在这美不胜收的校园里学习,那真是美的享受!

关于校园诗词大赛的作文【五】

春节假期精彩纷呈的电视荧屏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一脉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关注。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既是一场诗词达人的群英会和狂欢节,也成为全民参与的一次中华诗词嘉年华,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和情感共鸣。今晚央视一套8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将诞生最终的冠军。

相较于去年,第二季节目几处升级效果很好。首先是内容拓展,博古通今。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了中国文学史。带着深埋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观众在诗词的浩瀚中品读文化、寻根中国。

其次,赛制上的升级也成为一大亮点,增设了具有“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很多选手因为这一环节上的精彩表现在网络上强势圈粉。

诗词是照见人心的,《中国诗词大会》最值得称道的是,没有搞成干巴巴的知识竞赛,而是把人作为主角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选手,是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10期节目里,他们的风采、性情带给观众最大的惊喜,诗词带来的欢乐与忧伤,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得到释放。他们的经历包含了世间百态,共同拥有的是一颗热爱诗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