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训练孩子读作文的好方法)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训练孩子读作文的好方法)

更新时间:2022-05-03 16:23:26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训练孩子读作文的好方法)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一】

正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一样,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概括、严密,色彩鲜明。

1. 议论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具体体现出议论文的功能。

议论文的论点是从众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道理,这就决定了这种语言必须词语抽象、内涵丰富,否则就难以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观点来。例 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论点,不仅跨越深广的时空,还以“坚定不移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为原则涵盖了不同的社会和阶级的 具体含义,的确是对我们民族和人民在上下几千年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

2. 议论文简洁严密的语言显示出严密的论证逻辑。议论文中道理的步步分析和层层论证,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而也只有用简洁严密的语言才能体现这样的论证逻辑。 议论语言常常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例如: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个标题中的“不止一个”,似乎可以换成“有很多”“有几个”等词语,但是只要你真正把握了“不止一个”的准确含义,你就会 感到无论怎么更换都会改变原来的意思。议论语言的准确性更体现在对事实论据的叙述上,凡议论文中的叙述文字都是对基本事实的简要陈述,因为所需要的只是它 支撑道理的价值。

3. 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 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读了《谎言掩盖不住写的事实》这一篇文章,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因为传达文章观点的 语言句句含理、字字含情。请听听吧:“遇难者30万!……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 向世人敲起的警钟。”这是作者的呐喊,是控诉,是用激情凝成的文字。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二】

①很冒昧地问一句:眼下,能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有吗?有,但少而又寡,寥若晨星。

②如今的杂文多了些“媚”,少了些“刺”,越看越不对劲,甚至有些杂文简直成了糠菜团子豆腐渣,还没击中目标,自己先散了。

③这是一种悲哀和尴尬。眼下,卓尔不群的杂文家及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杂文,如凤毛麟角。而多的是吞吞吐吐、拐弯抹角、个人叹唱的所谓杂文,多的是无病呻吟、不痛不痒、隔靴搔痒的所谓杂文,多的是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游离时代的所谓杂文。一向被称为“匕首”“投枪”的杂文,如今怎么啦?咋成了“银样镴枪头”?成了糠菜团子豆腐渣?

④我们寻觅那种诛伐邪恶、匡正时弊的杂文;我们呼唤那种淋漓尽致、桀骜锋利的杂文;我们渴望那种有思想深度、有幽默趣味的富于逻辑力量、思想锋芒和阅读美感的杂文。在乌鸦聒噪杂音频起的年月,我们悉心聆听君子坦荡荡般雷鸣闪电的药石之言,那种怒目金刚的逆耳之言!哪怕那声音是微弱的,我们都会认真地辨析和聆听!

⑤是的,杂文的确是有“诸多不便”,也确实难写。正如有人所言:“杂文是个奇特品种。太黑暗或太光明的时代都没有她用‘文’之地。天下太无道,不准庶民非议,庶民不敢公开非议;天下太有道,放手让庶民非议,庶民则无可非议。”同时,杂文还有别种尴尬,那就是“别人做得,我却写不得”!但,那就妥协了吗?这绝非杂文及杂文家的个性!什么是杂文?杂文就是良药、银针、解剖刀,就是黄钟大吕暮鼓晨钟。它于微末中见大义,于褒贬中知趋避,能警策人心,使人清醒,更能明是非正风气知兴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杂文作为文学的社会认识价值,应与杂文家“唤起民众”的启蒙责任感相称。这就要求杂文家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侠骨柔肠赤子之心。鲁迅先生受到世人敬仰,不正是如此吗?

⑥作这样的判断,并非一味否定目前的杂文地位或状况。而是说,目前的杂文不尽如人意之处太多太多。若问什么是优秀的杂文,何谓卓绝的杂文家?你读读鲁迅横眉冷对的嬉笑怒骂,晚年巴金剖心自省的忏悔真话,你读读邓拓、吴晗、廖沫沙,便会从中找到答案!

1.眼下,能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寥若晨星。在作者看来,当下“杂文”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2.阅读第⑤自然段,分析“太黑暗或太光明的时代都没有她用‘文’之地”的原因。

3.从文章来看,杂文家应该具备怎样的个性?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三】

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而按思维形式,又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1. 由一般到特殊的“总论——分论”式;

2. 由特殊到一般的“分论——总论”式;

3. 由上面二者相结合的“总论——分论——总论”式。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四】

我们都知道,用来支撑、证明论点的根据称为论据。

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对论据的分析和判断,关键是准确的判断论据的类别。这一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类型由论据的类型决定。

1. 论据的位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

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应该先提出论点,再用论据进行论证。因此,论据的位置似乎应该在论点的后边。但是,文无定法,只要表 达、阐释、论述畅达自如,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言之有物、有理,就可能是好文章。因此,先陈述事实,然后再生发出道理、引出论点的议论文也是经常可以看到 的。在我们的课本中,由事实引出论点的议论文占绝大多数。因此以位置为根据来分析、判断论据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而要依据支撑关系分析、判断,才能找准论 据。无论哪种论据都或前或后地围绕、支撑着论点进行陈述、阐释,和论点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这种支撑关系可以由材料内涵中揣摩出来。

2. 事实论据的分析和判断。

事实论据的分析和判断一般没有困难,因为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这给我们的事实论据分析和判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在分析和判断事实论据的时候,对概括性的事实论据却常常容易忽视。我们要加以注意。

3. 道理论据的分析和判断。

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判断起来一般没有困难。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1)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有些名言、谚语、公理、典章、法则等被直接用来充当论点,它往往具有自己证明自己的作用,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

例如《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开篇的程颐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张载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需有疑。”这两句名言就具有论点、论据兼用的作用。

(2)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例如《怀疑与学问》这 篇课文所引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简明概括地阐述了观点,是道理论据。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中所引用的德国发明家古登贝尔和美国 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所说的话就都不是道理论据,而是事实论据。

作文训练孩子的阅读习惯【五】

17.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8.(1)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以一个有趣的找表的故事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该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