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我与经典有约征文范文高一)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我与经典有约征文范文高一)

更新时间:2024-06-11 23:29:30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我与经典有约征文范文高一)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一】

人们被书中故事所感动的同时,还被作家不平凡的身世所打动。这位名叫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女作家在厄运之中创造了一系列生命的奇迹。她一生下来左腿就落下残疾,到三岁半时两条腿都不能动弹了。但是命运的捉弄和打击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整天坐在轮椅上,听她祖母和母亲给她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自七岁起,她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之中,拼命地吮吸着书籍带来的营养和滋润,这些文学故事为她点燃起生命的灯盏,给了她生命的力量。

阅读又使她产生了著书立说的念头,此时她的命运也开始有了转机,折磨了她十多年的疾病终于痊愈了。她欣喜,她感激,但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从小学会坚强,学会关爱,学会感恩,能够健康成长。 1904 年夏,她决定跋山涉水,游遍整个瑞典,为孩子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 1906 —— 1907 年,赛尔玛·拉格洛夫全力创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1909 年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北欧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名声和丹麦的安徒生齐名,说来也巧,她个人的生活也和安徒生一样终身独栖。

赛尔玛·拉格洛夫因这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小说而闻名于世,自然其文学价值肯定也非同一般。

首先,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被瑞典整个国家奉为国民必读的经典之作。在这样的国度里,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读过这本书。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回想在我们中国现当代好象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国民好象没有这样共同的阅读经历。原因倒不是我们缺少这样的文学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主要原因而是我们没有做好这样的工作,或者说做的很不到位。记得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缺少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崇拜伟人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同样出现过许多历史伟人,鸿篇巨制经典名篇不计其数,但是随着近代以来科学理性主义思潮泛滥,功利思想日益滋长,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对这些民族经典疏远冷淡,导致国民的人文精神普遍丢失,长此以往,必然贻害子孙后代。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好的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每一个国民知道文学作品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无疑具有这样的魅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男孩子骑在他家的一只白鹅身上,和一群大雁历险八个月的故事。其中大量穿插了瑞典民间传说和瑞典各地的地理风貌,笔调幽默风趣,想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除此之外,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观照到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可以汲取心灵成长中最宝贵的精神力量。孩子们可以从书中的小男孩和动物相处的故事中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勇敢坚强地生活;学会如何和周围人群和谐相处,如何以善良关爱之心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爱戴;学会如何感恩,为报答他人可以不顾自身安危甚至献身。爱与被爱的情感始终贯穿着整个故事,真善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里萌芽。

不论是正处于成长阶段中的孩子,还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读了这本书,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切污垢都会被荡涤一空。当笔者读到故事的结尾处,尼尔斯即将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时,领头雁阿卡和猫头鹰高尔果商量着让尼尔斯带着一大袋金币回家去,我的心突然颤抖起来。那些曾经受到尼尔斯帮助过的以及帮助过尼尔斯的好心人都在为他想办法,让他带着这些金币回家可以解救他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因为尼尔斯的父母已经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故事中的尼尔斯似乎变成了自己,可是我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帮助。我也曾经离开家乡到外地一所学校去工作,自认为为学校发展付出了很多,但是回家时什么都没有,为此内心深处一直萦绕着失落的伤感。但是故事中的尼尔斯却拒绝了这样的好意,他没有接受大家的施舍,只是带着几个要好的朋友回家去看看。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在家门口他看到了一些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不约而同到他家去感恩报答,此时,尼尔斯和他的父母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就是爱的力量,整个社会都已经穿起了一根爱之链。国王要读,是因为统治者要把爱的光辉普照大地;平民百姓要读,是因为爱能够帮助他人在度过难关的同时,也能使自己摆脱困境。

善的背面是恶,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是没有好下场的。故事中的那只狐狸斯密尔怀着报复之心一路跟踪,伺机行恶,最终还是没有得逞,却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尽管狐狸斯密尔三番五次加害于尼尔斯和大雁们,可是这些善良的人却不计前仇,相反以德报怨,最后尼尔斯他们没有惩罚狐狸斯密尔,而是推荐它到公园里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弘扬人性大爱的经典之作,爱与帮助,爱与回报,爱与感恩,乃至爱与生等主题洋溢在字里行间。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一定会被爱的教育受感染。

朋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读过这本书,那就赶紧去买来一读;如果你作为成人,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妨也借来一读,你心中的恨就会转化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了。你就不会因为遭受别人的恶行而耿耿于怀了,你就会学着故事的主人公尼尔斯一样用善良去感化邪恶,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

这就是文学经典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二】

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它是一位好朋友,它也是一种营养品;它给我们人生的帮助,也给我们心理的健康。

论语中有很多内容让我回味无穷的,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就不会被迷惑。比如在生活中:英语要多收集词汇,记住音节,理解词义,不要记硬背,要多听多说,才能学好英语。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三】

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会慢慢地清点过去。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要知道,能与父亲在夕阳下散步是件多么来之不易的事呀。那些快乐的念珠在爱火中陶冶,不时散发出清香。“爸爸,我们去荡秋千好不好?”我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合身份地提出了不合常理的要求。父亲刚想开口却又紧闭起来,他显然是被“吓”到了。望着他那深潭般的双眸,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掉入深潭的断尾鱼,找不到路;那苍老的青丝正蔓延着。我便开口收回刚刚的话,换来的仍是一片寂静。

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星星灯火。“好吧!陪你玩一次。”父亲最终妥协了。虽然很不习惯,但他愿意为了我的“任性”,配上自己爱女的天性。我拉起父亲宽大而苍老的手走向秋千,这是我小时候和父亲的乐园,但“长大”之后,再也没来过。当我准备坐上秋千时,父亲抢先一步。原来父亲比我还爱玩。可是父亲却拿起口袋的纸认认真真地擦拭着尘土,他还自己先坐上去试试有没有坏了,在稍松的地方又打了一个结。

我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父亲轻轻地推着,我嫌太低了,要再高点。父亲只是轻声地应了一句,给我增加了一点力。没过多久,我又开始嚷着要有飞起来的感觉。父亲停下来,用极其温柔的预期说:“那样太危险了,要是掉下来可不好。”我若无其事,还胸有成竹地告诉父亲“不会的”。父亲仍不放心,从他那焦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害怕。因为曾经我也摔过一次,还摔到了脚。

为了不让我受伤,他用枝条和绳子绑住我,像安全带一样。我荡起来的那一瞬间,望见了最后一抹夕阳,在花园里柔和的绿荫上,泄下了红色的余晖。转瞬间,周围一切都明显暗了下来。但在我身旁,却有一颗温暖的太阳,正给我音乐般温暖动人的气息。

父亲,在每时每刻总能给人以太阳般的温暖,即使是黑暗时,也有一丝光辉。父爱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老藤树昏鸦”的沧桑。它永远注定是在时光打磨和世事变迁中潜滋暗长的情感。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四】

我喜欢读书,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如饥似渴抱上一本书津津有味看着、读着、品着。正是因为如此,我也阅读了很多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在里面,我和张飞双打马超,和刘备南征北战,和诸葛亮出师伐魏。在秦朝,我发现了秦兵马佣,在北宋,我和燕青结友,在蒙古,我率兵灭金。你看,我多牛啊!

我不仅游历了古中国,还飘洋过海,去了遥远的那边……在阿拉伯,我见识了神灯的厉害。在大西洋上,我遇见了兀鹰。在 冰天雪地的路上,我为那卖火柴的小女孩点亮了蜡烛,在那壮美的灵魂升上天空之后,我的眼泪变成了水晶。你看,我多牛啊!

如今,所有的.一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要是没有书,就好像人缺少食物,从而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我们一定要读书,以丰富的知识来充盈大脑,免得让大脑患上“缺钙症”。

高一作文我与经典有约【五】

马未都在《开讲啦》节目中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他从童年时期就热爱阅读,别人糊墙用的书他也要借回去看完后再还给别人。而他看的书的内容,不是一些肤浅、庸俗而别无深意的杂书。他看的,是医学书、文学书,是经典。他说“越枯燥的书,你看完后对你的益处就越大。”而且马未都先生看经典不只停留在表面,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开讲啦》现场将《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一气呵成、分毫不差地背下来的画面。真令人震撼!马未都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而正是他阅读的.经典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也将阅读经典作为常态。作为颇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指导能力的国家领袖,对经典的阅读不只局限在军事上。《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他一样不落地认真品味了一番。其中《红楼梦》,读了三遍,对于其作者曹雪芹亦是给予了高度评价。文中的描写片段,也能倒背如流。对经典的阅读,为我们后人阅读经典,树立了榜样。

我国文坛史上著名的鲁迅对经典可谓是爱不释手,从小受经典文化熏陶的鲁迅先生现在的文学著作与他从小阅读经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典是古代人们呕心沥的著作,阅读经典既是对他们的尊重经典,不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而是要用心品味其中的真谛。让当今这个阅读缺失的时代,让经典不再神圣,让经典走进千家万户。在你工作累了之后,小憩一会儿时阅读经典,伴随着淡淡的古典气息的香味,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