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写春联优秀作文)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写春联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05:29:59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写春联优秀作文)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一】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今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去做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贴春联!

我和爸爸把买好的春联用剪刀剪开,妈妈拿来了胶带,然后就把春联贴到大门上,不一会儿就贴好了,等到中午吃饭时,每家每户都贴好了春联,看起来非常的漂亮,我们家的春联也很漂亮,这是我第一次贴春联,看着我们贴好的春联,我和爸爸妈妈都高兴的笑了!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二】

邓老师曾经说过:“学本领总要经过一些失败,最后就能学会。”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就是在经历失败之后,终于完成了“写春联”这项寒假作业。

过年的前一天,爸爸妈妈给我早早地准备好了毛笔和红纸,让我写春联。刚开始,我以为自己一下子就能写得非常漂亮,可是恰恰相反,写出来之后我并不满意,心里很失落。这时,妈妈走过来看了看,鼓励我:“这是你第一次写毛笔字,有这个样子真是出乎我的意外呢!别灰心,多练几遍,一定可以写好的!”

我又鼓起信心,开始练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练了一遍又一遍,依然不能写好,哥哥在一边偷偷地笑,我不禁又难过起来,又放下了笔。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便走过来对我说:“你不要急,就像你平时写作业那样,一个一个的来,写好每一个字,最好也就写成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又继续练习。我有些紧张,担心自己仍然写不好。又满怀期待,期待这次有进步,能够写好。我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心平气和地写起来:“节日人人共乐,江山处处皆春”。写得非常慢,写了很长时间,终于写完了,这次感觉还不错。

我满怀信心地将春联递给大家看。“哇,不错!”“这次写得漂亮多了!”“快快贴上春联吧,以后的春联都交给陶昱婷来写。”大家看着,赞叹着,我的心里简直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春联写完了,我也终于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遇到困难,绝不放弃,就能朝着目标前进,再前进!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三】

今天是除夕,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吃过早饭,我们跟外公去赶集,买了许多烟花爆竹。回到家就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我站在门口,看见几个淘气的小男孩正在燃放鞭炮。“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听,邻居家的小妹妹正在唱歌呢!听着听着,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唱了起来。就在这时,突然飘来一阵香气,我寻着香气来到厨房。噢,原来是舅妈正在包饺子呢!再一回头,就看见舅舅拿着春联一边走进来,一边喊道“贴春联啦!贴春联啦!”。我听了很兴奋,赶紧带着剪刀、胶带走到门口等候。

姥爷家住的是北方地道的四合院,我和爸爸负责贴大门,舅舅和表哥负责贴堂屋、厨房的门窗。我小心翼翼的打开春联,挑选出上联递给爸爸,忽然发现门框太高了,根本够不到上面。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只好搬来一张椅子,让爸爸踩着椅子,不一会儿功夫,上联、下联、横批全贴上了。这时,妈妈走过来,我赶紧上前问道:“我们贴的怎么样啊?”“左边不错,右边有些低了”妈妈笑呵呵的回道。我和爸爸立刻将右边调整了一下,再请妈妈帮忙审视一遍。妈妈认真的看了看然后说:“这回两边一样,很对称,干得不错!”哇,太棒啦,我们任务圆满完成了,偷偷瞥一眼舅舅和表哥,见他们还在手忙脚乱的贴着,我淘气的向表哥吐了吐舌头,以此炫耀一下!

姥爷看着贴好的对联,也连声称赞,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讲了许多关于对联的知识。当然我也毫不示弱,当即背起了伟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四】

春节到来之际,街上车水马龙,张灯结彩。家里阖家欢乐,其乐融融,在除夕这一天人们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清晨,曚昽的东方如鱼肚吐白,一轮红日逐渐升起。家乡的人们早已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除夕的年夜饭了。街上的道路已有人给它们换了“盛装”,干净的路面,鲜红亮丽的红灯笼高高地悬挂在苍劲挺拔的树杆上……小院里,家人们也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奶奶、堂姐负责做午饭;堂哥、姐夫负责洒扫庭院;而我和爸爸、爷爷负责贴春联。爸爸将少许面粉做成浆糊,爷爷把一幅幅写好的对联,精心地对折、裁剪、摆放,那动作就像身经百战的水手使舵一般,熟练自如,一丝不苟。爸爸和爷爷整理完毕后,我催促他们和我一起去贴对联。

春联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人类历史的奥秘。春联很有讲究,字体是又黑又粗的仿宋体,主体色是红色,红色代表吉祥、安康。但是,传说在以前春联可不是为了图个喜庆,而是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专吃小孩,人们为了吓跑它,就在它来的那一天放鞭炮、贴春联……

爸爸在上联的后面均匀地涂抹上浆糊,随即贴在了右边。“爸爸,上联为什么要贴在右边呢?”“这就是古人的文化呀。因为古人读文字一般是从右往左的,所以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贴好了春联,以示庆祝,爸爸还放了鞭炮,贴春联便是新年这首欢快曲子的前奏。村庄里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激起人们的快乐,那红色的春联萦绕在我的心头,带来的只有那挥之不去的幸福!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最显眼的就是家家贴在大门上的春联。那鲜红鲜红的纸,或黑或金黄的刚劲、潇洒的字,花俏的装饰,平整地张贴在大门垛上是那样的耀眼。

春联是节日的标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人们的一种思想。

在我童年时代,家家贴的春联是自己写的。一进腊月,人们就把大红的纸买回来。这种纸一面红一面白,要比普通的红纸厚一些,红一些。用这样的纸写出来的春联,即美观,又结实。因为是过春节用,这对联也不是随便挥笔就写的,人们总要找一个毛笔字写得好,肚子里联语丰富的人来写。当时我二舅在村子里是大家的首选人物,他不但毛笔字写得好,而且写出来的春联最能表达人们的心情。一过腊月十五,外婆家总是挤满了写春联的人。只见二舅把饭桌放在炕中央,盘腿而坐,旁边的人把红纸按着自己想要写的春联的宽窄长短叠好,割开。一幅一幅的递给二舅。二舅便开始挥毫泼墨了。一整天,大家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对写好的春联评头论足,好不热闹。写好的人把春联一卷夹在腋下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没写好的人也不急,大家继续聊天等待。这时还会有没有写春联的人不断涌来,外婆家颇有点门庭若市的感觉。大家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奇闻趣谈,聊起来没完,说到开心时,一片欢笑声轰然而起。此时我和妹妹也常常挤在这里,凑热闹。小小的心窝里充满了快乐。

大年初一,人们走家串户拜年问好。也不乏会聊起一两句春联。我们小孩子最爱做的事就是读春联、背春联。每经过一家门口总会大声读一读贴在门口的春联,之后几个小伙伴还会凑在一起背春联,谈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有理有据;“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有声有色;“大门外山清水秀,草堂内富贵荣华”淳朴中流露着美好的向往。那时春联中出现最多的词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山秀水、花红柳绿”等。从春联中不难看出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美至真。

“祖国年年好,生活步步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到了90年代春联也由原来的手写,变成了印刷品,在大街上出卖。而且要比手写的更美观一些,大家只要花几元钱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春联,不用再拥挤着去写春联了,省去的一些时间,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春联是“在家创业业兴旺,出门求财财到手”。因为那时外出打工已悄然兴起,大部分人到外地去谋求发展,赚取钱财。只要少部分舍不得土地或者是没有外出门路的人仍然在家种地,养牧。不论外出也好,在家也罢,人们都期盼的是财业双收,所以春联也写得很有时代特征。

到了新世纪,春联变得更花俏了。印花的、烫金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地挂满商场、店铺。“发大财,走鸿运”成了人们的首选内容。人们在丰衣足食后,想追求更多的钱财。其次“平安,健康”的内容也很畅销。生活好了,好多人开始注重自己生活的质量,求平安,保健康,成了一种时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春联也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春联这种集文化与思想为一体的春节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毕将会赋有更新、更有时代感的内涵。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六】

贴春联是我国的民族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贴上各种各样的春联,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春联,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倒着贴,因为“倒”和“到”同音,也就是福到的意思。

据妈妈讲,农村还有一个关于贴对子的讲究呢。每到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坟去请老祖宗回家过年,挎上一个竹篮,里面装上煮熟的肉,馒头和纸,在祖宗坟前摆上肉和馒头,烧烧纸,嘴里说:“老祖宗,回家过年吧。”他们就跟着你回家了。他们回家以后,才能贴上对联,因为如果先贴上对联,他们就不敢回家了。春联也称“门神”,门神,即把门的神,有神把门,祖宗当然不敢进门了。门神一般是关公,张飞等好汉来看门,他们能驱邪避鬼,保佑全家平安。

春联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春联贴在门上,代表愿望和祝福,有的贴在车上,代表平安。

愿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写福字贴春联的作文【七】

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新衣服。你发现了吗?家家户户的大门也穿上了红彤彤“新衣服”——春联。春联在我的眼中是高雅、博才的象征,着浓厚的含义。说到贴春联,我更是喜欢,因为我喜欢两只手被春联染得红红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弟弟一起贴春联,我不仅见识了一幅幅有着深刻含义的春联,还知道了一些关于春联的知识。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准备贴春联。“好多的春联啊!”爸爸让我先帮他们分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来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春联的知识吧!”他接着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可多啦,有街门对、屋门对、大春条、短春联。每一副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隐蔽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扬扬地说完这些,机灵一动,又说,“就有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贴在灶王爷旁的。“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一定是书房联“烹调应从俭,包涵莫铺张”这是哪的呢?哦,是厨房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没过多久,我帮全部的春联都找到家了。

今天贴春联,真把快乐和知识都“一网打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