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运动会的作文初中生)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运动会的作文初中生)

更新时间:2023-11-08 16:10:59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运动会的作文初中生)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一】

生命历程中,总有一些成功与失败,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到教训,从而有新的收获,但家人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失败+妈妈=成功。

因为我是学跳拉丁的,所以避免不了会有一些比赛,上一次的失败使我产生了阴影,不愿再比赛了,但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她不想看我再这么坠落下去,偷偷为我报上名,在我练习时,妈妈总是鼓励着我,我不以为然。当老师说比赛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时,我下意识的想去躲避。但妈妈突然开门说:“你就是一个胆小,真给我长脸啊!”虽然我知道那不过是激将法,但我还是上当了,因为我不想让妈妈看扁我,所以从那天开始,我每天的练习量是她们的2倍。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场比赛我得了第一名,当我领到奖后,我特别的兴奋,从那以后,“我每次比赛都去,都是前3名。这可是因为妈妈啊!”

爸爸+管教=成长

记得儿时,有一次我不想去上学(当时在保华),我闹情绪,所以校车来了,我也不去,我一直闹。突然,“啪!”左脸火辣辣的痛,我直楞在那,因为打我的不是别人,而是把我宠上天的——爸爸,我看见爸爸眼里闪过一丝懊恼,我转身跑了出去,隐约好像听见谁在叫我,但我没有去管,直跑了出来。

走在一个林阴小道上,看着路旁的大树,我想:为什么我不是一棵大树呢?这样既可以为人类做贡献,又可以不去上学。慢慢地,天黑了,我突然发现我迷路了!因为当时的我又累又饿,所以慢慢昏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是在医院里,看了看身边正在熟睡的爸爸,一股后悔之情油然而生,不知是心意相通怎么的,爸爸也醒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扑到爸爸身上说:“爸,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好好上学,对不起!”后面怎么样了,我忘记了,不过从那次后,我开始努力学习,每次都按时上学,用这来弥补我的过错……

爸爸妈妈的管教对我来说都是为我提供的能源,使我的岁月充满活力,让我可以不断地成长!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二】

明黄,橙黄,桔色,艳红……我们用暖色调来铺就青春。那里,有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不羁,也有我们智慧的闪光。这,是我们华丽的青春;这,是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

傍晚洒满淡桔色阳光的球场上,是我们在奔跑。这艰难的反攻,我们全力以赴。

白色的球衣在风中飞舞,棕红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线。我们挥汗如雨,绷紧了面庞的线条,任凭汗水肆意滴落。

比分差距在缩小,一向在缩小。战友们,加把劲!运球过人,虚晃一招,双脚腾起,投篮……进啦!呵,这漂亮的三分。欢呼响起。“嘀——”哨声一吹,比赛结束。

反超三分!我们相视一笑,为这咸鱼翻身,为这苦苦追求与坚持得来的坦然。

橘红的光扑满天际,映照在白色的球衣上,这是我们重返光荣的威武战袍!

夏日明丽的午后,在教室“呼呼”作响的风扇下,旁若无人地歌唱。走调,没关系;忘词,没关系;跟不上节拍,也没关系。我们兴致勃勃地唱着自我的味道,赛过窗外操场大树上不停聒噪的知了。我们用尽力气地歌唱活力青春,用最质朴的嗓音,用最笨拙却无比完美的音调。我们的青春岁月,唱自我的歌,让别人说去吧!

安静的长廊,寂静的板凳,恬静的我们。倚着窗,用芳华的手指,翻动青春的书页。偏着头,无声地凝望,静默地思考。任思想在文章中激荡,让情思在字句中徜徉。我们把希冀,把渴望,把烦恼,把欢乐记录在岁月的掌心。等待,那掌心开出的春天。这是我们智慧的盎然生机,这是我们思维的四射活力。

用心研墨,书写我们的浩然青春;用自我演绎,谱就属于我们的充满活力的岁月!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三】

画外,是一派祥和,悠暗的灯光给画布添上了一圈金黄的裱筐;画内,是山高水远,是一笔一划下定格的,充满活力的岁月。

那是一个下午,压抑的阳光从窗台照进卧室,我顺从着它昏昏欲睡。猛然间,眼睛瞟到了桌子上许久没拿起的水彩颜料,我没犹豫,架起画板,摆正画纸,盘腿坐在窗边。我把手里的画笔转过来,转过去,可脑子里和画布都是一片静。

思绪堵塞,我随手拉开窗帘,发现不遮光的帘布下,竟是一片活力。

本就不宽敞的小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在下午三点这样一个让空气都显得无精打采的时间,路人的脚下却充满活力,我不自觉地拿起画笔,想要定格时间。柔软的笔头触碰到湿漉漉的颜料块,笔尖染上灰色,走进画纸,轻轻擦过,抚平了纸上粗糙的沟壑,留下了大片渲染的痕迹。一次一次涂抹,一次次给毫无色彩的画纸添上汽车、行人、路灯和源源不断的活力,仿佛在画笔下,诞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岁月。是从颜料缝隙中点点闪现的活力。

我的画技不高,画不出路人神色上的匆忙、语句里的急促,可持久不灭的路灯、模糊不清的人影已足够勾勒出那份活力的剪影。

从那以后,我总是喜欢搬着板凳,坐在窗台边,描绘着一幅躲在帘布下的岁月,不大的窗户,却装进了我的一整份世界。被郁闷笼罩时,我会拿起画笔;被吵闹灌满时,我会架起画布;被无所事事包围时,我会搬起板凳;被昏昏欲睡催眠时,我会尝试去定格另一份世界的活力,好像那样也会在我的岁月里,留下了不可抹灭的活力。

屋内的郁闷不会扰乱城市的活力,坦然的平静也可以拥有活力的岁月,活出活力,就像用画笔给白纸颜色一样轻而易举。

或许有一个下午,我也会走过小巷,成为定格在别人眼里的活力岁月。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四】

活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岁月。

有人说:”每一段岁月都有独属于它的活力,每一个文明也有它充满活力的一面,哪怕是被遗忘的文明。”我不解。

但我记得:过去,在戏院里,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们坐在长凳上,吃着零嘴,喝着茶,听着戏剧,就能平淡安乐地度过一天。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平淡”。

我记得:幼时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都在庆祝,人们约上亲友,打着灯谜,去街上看花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真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和谐”。

我还记得:以前的多少女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坐在亭子里,开始绣花,她们用纤细的手,细致地绣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图案,将满腹才情和心思一针一线地绣在服饰、香包上。细致的绣活就充满了灵动的情感。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一种活力叫“细致”。

中华文化是多么璀璨夺目啊,不仅为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生活,还为世界文明带来活力。

正是继承着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我们能够丰收;继承着先人发明的指南针,世界才能开启大航海时代,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还促进了各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节节败退,渐渐被世人所遗忘,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与此同时,留住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国家申遗,传统戏剧进校园,元宵节游园灯会在各地盛行……我相信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会不断焕发生机,给我们带来更有活力的岁月。

初中作文活力四射的运动会【五】

文明有先后主次,这是马克思说过的,先进文明总是能战胜落后文明,落后文明总是被先进文明所同化。

比如农耕文明战争游牧文明,商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也许不难看清楚自身的处境。就算宋朝被元朝灭了,清朝取代了文明,中华文明并没有被蒙满毁灭,相反的蒙古和满族在入主之后不得不适应中华文明,最终的结果是谁适应得好谁得胜,元朝不愿意适应结果不到100年图就土崩瓦解,清朝努力适应,存在了200多年。

文明的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每种形态都有等级,期能级是逐渐提高的。好比原始社会是个位数从1发展到9,奴隶社会是两位数,从10发展到99,10虽然是最小的两位数,但是再怎么着也比最高的个位数9强。

世界文明可以清晰看见的例子,是从15世纪开始的,之前的多流于传说,模糊而且难以把脉,现在拿中国和西欧作对比。从地缘上说,中国和西欧有很多类似,比如面积相似,地形都像突出海洋的大半岛,可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而西欧则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明地区,这是为什么?首先是中国和西欧发展的基点不一样,中国的基点是统一,而西欧的基点是海外贸易。

中国的发展路径是,先统一中原,再统一南方和西南,再向西北、东北扩展,强盛的时候西北、东北伸展多,衰弱的时候伸展少,注意,并没有向海外扩展的举动和意图,或者就算有也是辅助性的,衡量一朝一代强弱的标准就是在西北和东北利益的得失损益。

而西欧罗马时代和以后是不同的,罗马时代没有殖民地一说,和中国类似,强大之后就是统一的需求,南征东讨,以领地大小为强弱标准。

自从罗马时代统一形态被打破之后就是诸强争胜,比谁在海外贸易中捞取的利益多,比谁实力雄厚,在雄厚之后第一是奠定地区话语权,比如法兰克和后来的西班牙、荷兰、德意志。第二是向海外伸展触角,并没有努力实现西欧的统一,就算是有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试验,也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失败得很不光彩,因此西欧人心里统一的需要是很少的,衡量诸国强弱的标准就是海外利益的多少,包括殖民人口和领地,以及市场大小,多的就是强国,少的就是弱国。它们不强求统一,是因为统一不可能,正是这样英国的基本国策“大陆均衡”才能施展。

之所以中国和西欧基点不同,就是因为欧洲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语言文字就绝不可能统一,其次欧洲一直有一种均势形态,任何一种试图打破均势的努力都引来均势的报复。因此西欧的霸主做得都很憋屈,很短暂,不像中国这样有历史传统动辄三百年。因此,欧洲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触角都是面向世界的,不像中国那样触角伸向更深的内陆。

可是,纵观世界,这种情况是一成不变的'吗?当然不是。前面说的罗马时代西欧也是寻求统一的,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也是外向的,可是一百年前还是一个封闭型发展的地区。

同样是半岛,挨着韩国的山东半岛就具备内陆型性格,很少海洋性特征。这可能与山东省的地理地位有关系,山东在春秋时期是文化鼎盛的中心,诸子百家的目的都是干预中原,而不是隐退蓬莱。到了隋朝大运河开凿之后山东就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漕运的中枢,其地理意义就是服务于大陆性格的。而韩国和北部基本是阻隔的,交流都是通过海上进行,和南宋很像,因此具有开放性和海洋性特征。

说起半岛插叙一段,何谓半岛?其实就是小的大陆突出。照此说半岛应该是东南西北各个朝向都有,但是高中地理课上学过世界著名半岛多数是朝南开口,比如: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得纳维亚半岛……概莫能外,如果你硬要说出例外,山东半岛能勉强算一个,但是山东半岛大向朝东,还有向南的趋势,严格意义上向北开口的半岛我倒是发现一个,就是澳大利亚最北端的约克角,还有不用说也是个特例的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因为南极周围无论什么在哪个方向都是向北的,因此也是一个特例。

要是硬拿半岛的概念去套,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弯月形半岛,欧洲也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美国也是一个东南部伸向海洋的大半岛。总体而言,世界各大洲的形状都是北阔南狭,各个大国轮廓也是依自然形态而分,北阔南狭,因此模糊地说,各大洲都是大半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值得思考和探讨。

中国是一个大陆文明国家,古往今来,世界各大洲兴起的农业文明帝国都有大陆文明的特色,那就是依靠河流和平原发展,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等。

玛雅文明也属于大陆文明,因为是比较封闭和内向的。自从16世纪商业文明兴起之后,海洋文明逐渐占据主流,而原来相对封闭的大陆文明国家处于劣势。早就衰落的埃及和巴比伦就不用说了,埃及是直接被罗马消灭的,罗马却是一个海洋文明国家,这是两者的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较量。

从世界历史来看,遭受劫掠和磨难最多的地区当属中东,其次是西亚其他阿拉伯国家,因为历次欧洲强盛都必然会向东发动战争,比如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曾经向东打到印度,要是没有喜马拉雅山阻隔还可能和秦朝练练。后来是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拉,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罗马东征类似捎带性的,但是却给这一带的人们带来无穷灾难。两河流域原来璀璨的文明逐渐变成荒漠,原来兴盛的民族一个接着一个遭受毁灭,包括后来流徙全球无家可归越2000年的犹太人,都是这时候丢掉家园的。相对而言,中国却长期是一个和平占主流的国家,除了几次战争引发的大规模迁徙大家都安土重迁。

可是这种经常性的“洗牌”更加促进了西亚和欧洲不同文明之间液的交流。比如古希腊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后来成为了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国家图书馆的典藏,而犹太人的宗教文明则在一些信徒的带领下逐渐在罗马疆域内站稳了脚跟。之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陆续续地抵达欧洲,再然后是十字军东征,野蛮的欧洲人发现了古希腊典籍并且创建大学,再然后就是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全球性资源整合,这就是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缔造了一个现在的美国。

因此我们看何谓先进文明,何谓落后文明?我觉得有活力和生产力发达的文明综合起来就是先进文明,生产力发达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理解,有活力则容易被大家轻视。在静态的优势种生产力发达最重要,但是在动态的发展中有活力就很重要。还是回到开篇提到的为什么蒙满最终被中华文明同化?因为它们本身生产力不够高,但是为什么中华文明曾经被它们征服?因为它们活力比中华文明强。而它们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因为它们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活力降低了,罗马生产力很发达,但是活力要逊于蛮族日耳曼,因此马失前蹄。了解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和借鉴,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美国何时衰落?只要其活力下降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GDP大倒退,这是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