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4-05-15 01:57:42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一】

文天祥宁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便,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

后,咬破自己手指,以指书写救国,在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

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二】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人的实力并不如你,于是,这名运动员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10人小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第一名。再后来,换了一个地方,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5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第一名;之后1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就滑到了第二名。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次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同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是的,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欠缺对对手能力的`估量,而往往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较低的位置,就这样,我们一步步从优秀走向了平庸。

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恒久不衰。假使我们原先是一块金子,最后也会因为缺乏永恒的自信,而甘心变为一粒沙子。我们原本是优秀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们从优秀的高位上拉下来,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也是人生的悲剧。只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导演了这场灾难和悲剧。

素材运用:假使我们原先是一块金子,最后也会因为缺乏永恒的自信,而甘心变为一粒沙。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三】

三年级年级的那一次数学竞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我的内心充满着兴奋与期待。于是我每天缠着妈妈,要她出一些数学题考考我。可妈妈考我的那些题目总比课本上的要难得多,但特别有趣。就这样天天练,天天算,我总是乐此不疲。

到了比赛那天,我满怀信心地来到考场。随着清脆的铃声,数学竞赛开始了。试卷发下来了,我先扫视了一下考题,发现这些题目我好像似曾相识,我紧张的心里不由得舒一口气,暗暗高兴起来。于是拿起笔,“刷刷刷”地写起来。此刻,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战场上的战士,冲向敌人,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那种快感简直不言而喻。我一鼓作气,大约四十分钟就把竞赛题做了一大半。

咦!真没想到,最后一题竟是这样难,我咬住笔头,苦苦地思索着,像热锅上的蚂蚁,东看看,西瞧瞧,却怎么也做不出来。头上直冒汗,心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不停地乱跳。忽然我心中想起了一个声音,那是妈妈的声音:“你要记住,越是紧张时刻,越不能乱,要冷静地去面对。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平静心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地思考,认真地验算。我埋头算着,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题,心里充满了无限地喜悦。

过了几天,数学老师开始公布成绩了。我紧张地全身发抖,当我得知自己是全年级第一时,我顿时欣喜若狂,说不出话来,因为它是我努力的见证。

是啊!有一首歌唱得好:“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四】

我以我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

年作家的公开信》

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苟利国家生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一身救国有万,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五】

1、关于生命与时间的排比句

假如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

假如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2、关于历史与镜子的排比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知己。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本日和未来。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展示出历史,你开发了近林和远山。

一片回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看。

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

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

一朵飞絮,是一丝希看,放飞了希看,你唤来了温风和细雨。

3、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味;每一棵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芳香;

每一棵绿树上,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阳的光辉。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4、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狂风雨中的海燕,任雷叫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5、童年是朝阳,老年是夕阳,岁月布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出生是天明,亡是进夜,旅程布满难辨的岔道,聪明则是生命永恒的雷达。

6、假如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假如说人生是一看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假如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7、假如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假如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假如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假如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假如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8、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9、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10、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东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伴随它长大的不是热和的春天,而是严冷的冬天。

滋润它长大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的严霜。

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冷彻的白雪。

花坛热房里,它不开;雪窖冰天里,它怒放;

冷风霜气中,它绽开。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

冷冬尾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气力。

11、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12、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你高傲时,它呼唤你清醒谦恭(谦虚、谦逊;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小心;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起(站立。

13、希看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冷冬里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气力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看。

14、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欢快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热和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冷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长大中的烦恼,用她的聪明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亲永远是你的

灿烂阳光。

15、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六】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内乱,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2006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所用话题】 阅读雷抒雁《星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高考山东卷

【素材点拨】这篇高考作文从雷抒雁《星星》这首出发,阐述了梦想与现实这个话题,“起舞”一词写活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中选择的上述材料中所列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深入的论述了观点,极为精当。逐次阐述如下:

1、阮籍,字嗣宗,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三岁丧父,由寡母抚育成人,家境不富,但学习努力,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相传他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对手要停止,他却坚持下完,似乎无动于衷。但下完棋后,他饮酒二斗,大哭一场,吐数升,內心悲痛再也压抑不住。《世说新語任诞篇》记载:“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废顿良久。”阮籍葬母,照常饮酒吃肉,不循常礼,人都以为不孝;但当他竭力一哭,吐废顿,世间所谓的真孝子,又有几人能夠这样呢?嵇康,字叔夜,除了熟知先代典籍外,他在文化艺术各方面的修养也颇精深。他自少即好音乐,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无与并者,他创制的并于临刑前弹奏的“广陵散”为世间绝响。他还善书法,由妙于草书,其墨迹被列为“草书妙品”。至于他文辞壮丽,善写文章,更是受到广泛推崇,被认为是个“奇才”。阮籍与嵇康都是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同是魏晋名士的代表,同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阮籍采用了仕而隐的态度,远害全身的态度,嵇康则刚直不屈得罪权贵,因好友吕安的事被牵连入狱,含冤而。这两个人前者逃避现实,后者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都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从反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震撼力。

2、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完美范例。

3、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的张允和,有着“白发才女”等诸多的美誉。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学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的夫人。擅诗书格律,精昆曲。她的人生是梦想和现实的典范,且新颖不落俗套,表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积累。

上述三个事例,除了组合之外,还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引用,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比如同在2006年高考的过程中,江苏一考生就在《人与路》的满分作文中以阮籍的生平为素材,夹叙夹议的写出了对于人生的看法,很有深度。可见,同一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同样可以写出很好的作文,获益为多。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七】

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坚定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极致。一位聋哑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从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声音,到默默无闻、不屈不挠,再到2005年春晚的惊鸿一现,她把自己成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她知道作为一名聋哑人只能用手势、动作展现自己,她选择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生活位置,成功地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

提起“感动中国”,我不能不想起已去的丛飞。在金钱和爱心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作为许多贫困孩子的爸爸,他奔走于各地进行演出,资助他们上学,甚至在病危时,他还没忘记那些孩子,又把医疗费寄给他们。在人人为己的环境中,他是那么的高大、光彩照人。丛飞在人生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让爱心传递下去,也让我们从此记住了他——一位高尚的歌手。(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找准自己的位置》

【所用话题】 认知自我(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首先选用是《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的事例。通过对其面对先天残疾刻苦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迹的叙述,阐述了正是因为她找到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的观点。选例典型、贴近生活,容易为人接受。第二个事例选择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丛飞的事例,从选例的角度,已经由个人的成功上升到人生价值的定位,两小节之间逐层递进,论述逐步深化。另外,在选用事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详略得当,记叙、抒情、议论自然得体,而且每一个事例后,都有结合中心的材料评论,表现出事事点题的特色和较好的思想性。这些都是在运用事例论证时成功的必备要素。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小学生【八】

(1我把屈子说成是晶莹的,远观他朝搴之木兰,远观他夕揽州之宿莽。何为晶莹?远远望去,他的赤子之心,那颗“来吾道夫先路也”的剔透之心。那,他的纤瑕呢?我宁愿把他的纤瑕比作与常人一样的复杂而饱受折磨的灵魂近观,看他的纤瑕,上官大人的争宠,楚王的昏庸使其心灵苦痛,然而,几人能看到他的纤瑕?

晶莹,是一种赤子之心,纤瑕是一种苦难之果,可是,晶莹的同样是一种信仰,纤瑕的又是一种信仰之后的艰辛。

似乎,我还能听到那汽笛的鸣响,一个追梦者的倒伏,我似乎同样看到他那颗为着自己信仰而随车轮远去的晶莹之心。他——海子,一个追求者,信仰着的诗者,一颗远望晶莹的星。

可是,他的纤瑕呢?是否是他那执著至的艰辛?静静地,走进海子,我能看到他满是寂寞与苦涩的灵魂,其实他情感的纤瑕与你我一样。(山东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遥望晶莹 近观纤瑕 》

(2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守望遥远我们的天堂》

【所用话题】阅读雷抒雁《星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高考山东试题

【素材点拨】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而处江湖之远的屈原位卑亦不改爱国之情衷,当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者用晶莹来盛赞他赤子之心,用纤瑕来阐释他信仰之后的艰辛,可见其对屈原精神的深刻解读,很有见地。

当海子带着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思想也成了我们谣望的对象。在这两篇文章中两位小作者同时都选定了他作为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诠释者,前者看到的是他的寂寞与苦涩,后者却读出他远观世俗的境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积累资料的时候,要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