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线上上课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线上上课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3 06:26:58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线上上课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一】

夜,已降临,抬头遥望星星,我找到了那颗最亮的星星。泪,不知不觉滑落下来,眼前浮现的,全是你,那慈祥的笑脸……

那天,我站在你床前,握着你已冰冷的手,这双曾给我无限温暖的手,现在已冷若冰霜。为什么,外婆?你不是一直好好的吗?怎么突然间就离开了我呢?没有任何言语,没有丝毫叹息,只剩下那呼啸而来的痛席卷我心……

年幼时,我是在你的背上度过的。你从不舍得让我迈步,总担心我摔跤。你背着我几乎走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哄我开心,给我快乐。你的背是我最温暖的依靠。每当看到我快乐的笑脸,你的眼睛都会笑得眯成一条缝,脸上的皱纹恰如碧波荡漾。你对我百依百顺,总是将最好吃的、最好玩的东西留给我。你陪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

后来,我渐渐长大,你却老了,背不动我了,只是在一旁看着我欢快地玩耍。看着我,成了你最大的幸福。那时,我上小学,每天放学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你讲一遍。你总是认真地听着,与我亲切“交流”,家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再后来,你因脑中风丧失了语言功能,说话含糊不清,行动也不便了。但是你看到我,总是会露出最开心的笑脸,抚摸着我的手,望着我一个劲儿地“傻”笑,眼里满是慈祥。我经常去看你,拉着你的手,和你“聊天”,陪你散步,就像多年前你牵着我的小手一样。虽然你不能回答我的话,但是你的笑容已告诉我答案。可谁又知道,这一切,在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就全部定格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前一秒,你还在笑;后一秒,你就已不省人事。临走时,你还是那么慈祥,好像只是进入一个漫长的梦乡,可谁曾想过,这一梦,却是永别……

记得曾与你一起看星星,细数每一颗星星。你说,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远去的人,他们在夜空中遥望亲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人独望夜空。想你的夜,我看到了那颗最亮的星星,那一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你的笑脸。你的笑,让我明白,其实,你一直都在我身边,在星空之上,在我的心窝里。

在爱的旅途中,我不会孤独,因为,你一直在我身边。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二】

幸福是什么?

也许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答案。

在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幸福与快乐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父母的打骂,没有学习的压力,整天在爷爷身边,享受不尽爷爷的烧的人间美味,还有吃不完的爆米花。爷爷高兴时,还会把我架在他脖子上到处闲逛,我成了他的世界里的王子,而他,仿佛就是我的臣子。说起他的幸福和快乐,也许就是用他那满嘴的胡桩扎我的小脸。

那段最美好的人生时光,爷爷60多岁。

再后来,由于爸妈工作的缘故,我们搬到远离爷爷的省会城市,而爷爷还住在生他养他的老家,种着几亩田,还养了一些牲口,孤独地生活着。

就这样,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才能在爸妈带领下回家探亲。

爷爷也许就是在那一段日子里老了,老得不成样子了,头发白了很多了,牙齿也掉了很多,背也弯了很多了,胡子多了很多。

中考那年回家探亲,爷爷像往常一样,老早就在村口迎接我们,看到我们时立即扔掉手上的农具,一把抱起我,可毕竟是老了,还没起身又放下了,嘴里一个劲地念叨:老了,不中用了。又用胡子扎我的脸,我感觉到疼痛,仿佛闻到爷爷身上的老人味,避开了,爷爷尴尬地笑了笑,双手握着我的手和爸爸一起往回走,还没进屋,我就看见桌子上摆着我最爱吃的爆米花。

尽管还是以前的爆米花,但吃不出曾经的味道了,也许是爆米花变了,也许是口味变了,爷爷做的菜,我也吃不出任何的味道。

于是,后来每次回家都成为一种仪式。

爷爷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农村和城市的距离,长辈和晚辈的距离,也是我和幸福、快乐的距离。

17岁那年,就在我们即将又要回家过年的日子里,爷爷走了,永远地走了——

我们一回家,还是在桌上,就摆着我最爱吃的爆米花,叔叔说,这是爷爷临走前让他去镇上爆的……

我含着泪抓起一把,放在嘴里,五味杂陈。

无数次在爆米花前遐想了。因为在爆开的玉米香味中,我又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日子…。其实,幸福从未离开我,而我的,爷爷,您不从知道罢了!你永远的孙子,在此刻,在窗前,看着桌上爸妈买的爆米花,用这种方式祭奠您,祭奠您给我的——一直的幸福!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三】

讨论会开始了,我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葛慧面带微笑地说:“老师应该四十多岁了吧!嗯,王老师平时是爱穿深蓝色的衣服,而且穿的是西服。我觉得王老师应该穿男同学穿的校服。为什么只要学生穿校服,而老师就不穿呢?”

李闯嘻嘻哈哈地说:“不对不对,你怎么可以说老师应该穿我们孩子的衣服呢,那样不合适。我觉得王老师应该穿件黑上衣,一条黑裤子,头上再戴一顶黑帽子,这样比你说的好多了。嘻嘻!”

方薇杰说:“李闯你说错了,王老师要是照你所说的衣服穿,不变成怪物才怪呢。我看呀,王老师应该穿一身休闲装,最好是那种短袖的,然后外面再穿一件夹克衫,那样给我们讲课是多么好呀!也能显示出王老师的帅气。”

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方薇杰说的.我不赞同。老师穿休闲服是上课的还是出去玩的?开什么玩笑,照你们说的穿,我看老师不会顺眼的。还是穿西服比较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王老师到底穿什么样的衣服进行讨论着……

最后,他们都同意王老师穿蓝西服给我们上课是最适合的。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四】

近日,听了几节新课程展示课,关汉卿《窦娥冤》(节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钱钟书《谈中国诗》,三节课敦促我渐渐厘清了对于问题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上课?”

首先,为了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存在不是因为我们要“展示”什么,而是学生有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尤其母语的学习,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因为是母语,人人都懂一点,并非零起点,并非空白,因为是高中生,知情行意“不必不如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了两个问题: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学情。从学情入手,立足文本,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文本的价值方向和利用点。这里的研究不是备课时的单相推定,而是基于细致的了解、征询,尤其是课堂现场的因势象形。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给时间、给空间,给指导、给方法。备课的着力点不在于怎样教,而在于让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基于“学”,定乎教。课堂的起点应该始于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以及随之而来的疑惑和需要。这才是“教-学”的本义。

钱钟书《谈中国诗》一文处在必修五第三单元,该单元是必修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唯一”其教学价值更重要。单元提示即要求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学习关于欣赏、评论文艺作品的规律的知识,参照文章的写法尝试作一点分析和评论,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研究学生的需要就是研究学生的“能”与“不能”,作为高二的学生是能够理清本文思路把握基本观点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我们帮助。本文所谈的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以及最后的观点是很明朗的,如果作为重点,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之,这一点倒是学生未必都“能”的。对于其中的“不能”也未必都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有些是我们“教也不能”的,比如本文的钱式语言的幽默智慧。而有些是我们“能教”的,也是必须教的,否则文本的教学价值将被流失。比如本文作为“唯一”的文艺评论性随笔,其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在全球诗境中谈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对于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评论的规律方法,以及此类随笔的写法(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是值得我们研习追摹的。此外,大家学者严谨周密的论述风格也是“需要”追随的。学生的“不能”在此,需要在此,我们的价值也在此。

其次,为了课程的目标。准确地说,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具体到文本,应该就是其教学价值的设定。尤其当文本的价值因为学生的未知而不知道“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强加”,否则就是“”。当前,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非指示、课堂的生成等等概念常常被误解,造成课堂的媚俗与低就,丧失教学的引领拉动功能。我们之所以“教”不仅基于学生的“不能”还要着力于学生的“不知”,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空白有所填补。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出自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是《窦娥冤》第三折。应该认识到,戏剧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盲区”或者说薄弱环节,尽管新课程设计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修,但我们实际上未必“选修”,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戏剧这一悠久艺术门类认识的空白,不能不说这是极大的缺失。所以,必修中的`这一单元显得尤为难得,值得重视。但我们处理戏剧文本时常常把它混同于小说和诗词教学,分析其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无异于小说,欣赏曲词又几近乎诗词鉴赏,全然不关乎戏剧文本的特点,失去了“这一篇”的教学价值,即教会学生读剧本,看出剧本的特殊“门道”。本文属于元杂剧,对诸如结构设计、情节推进、人物塑造、舞台布置等分析,都应体现这一“类”的不同。譬如,剧本中的说白主要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是辅助,曲词主要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于戏剧(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是本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需要”。当然,不能陷入知识性讲座的误区,也不必上升到专业的高度。结合文本,接触样式,认识规律,就是“门道”。

此外,更深远的取向是为了学生的“不需要”。教学上,牵手就是为了放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的教学几乎就是大包大揽,从作者简介到注音解词、从词意概括到即兴写作。这首词出自教材必修四,单元目标设定为品味赏析,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两点都没有完成,至少没有到位,尤其品味语言这一目标。这里,我想说的是,所谓文本只是一个例子,长期误导了我们。因为把它当例子,只顾迁移拓展,举一反三,忘却了文本、语言本身,大而无当,玄远缥缈。基础教育的语文学习在于培养语言的敏感、美感,在于深入、细读,语文教师惯常以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东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顺便显示自己的“渊博”、“高深”。正是这种游离使得我们的学生长不大、放不了手,高三备考时的窘迫即全线暴露。就本课而言,并不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是达成方式的问题,主要是结论给出得太快,课堂陷入“听讲”的窠臼,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众。当然,这与课堂内容“太满”有关。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静心、尽力地深入文本、深入语言,体察、还原作者的情绪,进而了解诗词。

表现情感的特殊体式和方法,最终达成“不需要”我们也会读诗词这样的目标。为此,根本在于还给学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准备”尽数倾泻。日常教学的“慢”功,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且为之计深远。

我们为什么上课?为了学生的“不知”、为了学生的“不能”、为了学生最终的“不需要”。所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直是一个口号。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服务对象,而不是被动的受众,我们不知道所服务对象的需要,或者根本不管不顾对象的需要,只是一味地灌输下去,不管其已知还是未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被动充当老师“多情”的受众,作虔诚状,作欣欣状。坐在课堂上,面对母语的学习,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大的悲哀,但学生是无辜的。我们让学生忍受这样的“被服务”时日久矣。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五】

一大早我起了床,迫不及待的拿着我的日全食观测镜,跑到了家楼下比较宽敞的一片草地上,无比激动地等待着日全食的开始。可是,天公不作美,有许多云层挡住了太阳,太阳也迟迟不肯露出笑脸,我顿时傻眼了,急得满头大汗,到处乱跑,希望能找到一丝可看见太阳的缝隙。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不时顽强地从云层后露出笑脸,我戴上日全食观测镜,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我的眼睛在那里一眨一眨的。咦?怎么会看不到?开什么国际玩笑?完了完了,这次日全食不会就这么泡汤了吧?我戴着眼镜着急地向天空上看下看,左瞧右瞧,突然,在漆黑一片的眼前发现了一个缺了口的`太阳,这时已经是8:45了,原来它早已进入了日全食的第一阶段“初亏”。终于找到了太阳的我,仰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太阳。三分钟过去了,我摘掉眼镜休息了一下,等我又一次戴上眼镜的时候,太阳的缺口又大了许多,一会儿它就变成了月牙形。变化可真快啊!一下子让我真有点反应不过来了。9点31分,“食既”即将开始,太阳的光越来越弱了,月牙越来越细了,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西面的天空是灰灰的,大地像笼罩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中,吹在身上的风有点凉凉的感觉。2分钟后,太阳只剩下一点发光的细小光环,然后一点一点消失了,突然四周一下子变黑了,人群欢呼起来,我摘掉眼镜一看,原来月亮已经完全将太阳遮住了,一个漂亮而又清晰的光环在黑黑的天空中出现了!像一枚闪耀着钻石光环的戒指。这时周围一片安静,鸟声、蝉声都消失了,人们都屏住呼吸,静静欣赏着。我兴奋极了,紧张极了,想大声呼喊,却怕打扰了这份良辰美景。5分钟后贝利珠在日冕边缘一闪,像一颗钻石般越变越大,而天空也在一瞬间变亮了。

10:59,日全食结束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在白天第一次感受到黑夜,是如此美丽和震撼,我深深地陶醉了……相信这一次的日全食将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瞬间!

在网上上课是什么感受的作文【六】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童歌在耳边回荡,母爱一直萦绕在我身旁。

我长大了,母亲时常很晚回家,学业和事业让我们有些像熟悉的陌生人,感觉有一条鸿沟在我们之间,让我们不能逾越。

周末,我在家里写作业。母亲眼中冒着怒火,跑过来质问我:“你有没有开过橱中的柜子?!”我看着她这个样子,心里害怕,颤颤地问:“什么柜子?我没有。”那柜子里放着母亲的钱包,包里有着现金。我因为害怕,躲避了她直勾勾的眼光,但她却以为我心虚,火山爆发:“还说没有,没有你躲什么,心虚了吧!”说着,扬手要打来。“啪”巴掌落下。我噙着泪花,歇斯底里地吼道:“在你眼里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是你的女儿啊,你为什么不信任我?”心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碎得绝望。我夺门而出,门前的月季花瓣慢慢地飘落,好像在为我落泪,鲜艳的红。我只想跑下去,想掩饰心底的痛,可是泪水却抚满我的脸。直到中午,奶奶才将我寻回。

一天了,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晚上留我一人在被子里默默流泪。饭桌上,没有了平时的欢声笑语,奶奶、爷爷也一句话没说。午睡了,下午就要回到学校上晚自习,怕瞌睡。梦中,我看见母亲离开我,再也不要我了。醒来,枕头也湿了。我强忍难受,去收拾行李,才发现行李包早已经收好,想来是奶奶收的。桌上有一张被水杯压着的纸条,好奇心驱使我向那里探去,才发现,那是一张母亲留给我的纸条:

“孩子,对不起。昨天是妈妈对不住你,我知道我的做法伤害到你了,我不祈求你的原谅。但是,你也知道妈妈的火暴脾气,妈妈会改的!行李我都收好了,里面有你最爱的零食,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啊!”

泪,从我的两颊悄然滑落,滴在桌上的纸条上……

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