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数学家作文50个字(数学文化作文简单50字)

数学家作文50个字(数学文化作文简单50字)

更新时间:2023-11-21 15:18:47
数学家作文50个字(数学文化作文简单50字)

数学家作文50个字【一】

也许一个“家”字可以给人定格,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家”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号,也可以说,“家”与警察一样,是为人们服务的。

向社会推广数学,讲解数学,探索与发现它的奥妙,为此感到至高无上,是数学家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那些简单的线条没有一点独特的地方。字就像音符一样,与那些线条、小点点结合的符号也许就是数学塑造的`魔法,它们的样子就像太空中的一个秘密,也许外星人也解不开这些。

数学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在天边跳跃。一个颜色有些单调,众多的颜色也会让人心烦意乱。少些颜色,它是最漂亮的,数字也是如此。由一、二、三、四等等的神密肉串(肉串?),会让人们解决各种文字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数字与文字就是两只小动物,一只用来提问一只用来解决。

数字的历史是让人感到迷茫的。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可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一个又一个数字为什么可以组成天书奇谈?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没有人可以解释呢?难道这不正是一个数学家所需要的智慧么?答案是:是的!

英语中的字母与数字是难以解答的两种没有规律的符咒,它就像一些奇特小说中巫师和魔说的咒语一样,让人无法寻思。

也许数学并不是我最爱的,也不是我最得利的,可是我相信,也承认我要当一个数学家。只是因为这是我的爱好吗?并不只是这样,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答案的秘密要解决掉,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了解数学,不明白数学,不认为数学是神奇的,甚至不认为数学文化是人类中无所不在的。。。

数学家作文50个字【二】

“盲人读书机”主要由激光扫描器、电脑和播音器三部分组成。激光扫描器先把各个文字信号传送给电脑,再通过电脑把文字信号变成声音,由播音器“朗读”给盲人听。“盲人读书机”的外形像架电子琴,它的`顶部长着一个长长的“脖子”,“脖子”上连着一只大眼睛,这就是激光扫描器。机器的正面有四个喇叭,这是播音器。机器的两旁还各有一只机器手,是用来翻书的。

盲人如要读书,只要对机器说一声:“请您读书。”机器会立刻亲切地回答:“Yes!(是)”随着激光扫描器的移动,播音器里传来清脆宏亮的读书声。“盲人读书机”可以按盲人的需要加快或减慢读书的速度。更为有趣的是,它还可以模仿亲友的声音来读亲友写的回信,使盲人倍感亲切。那是因为亲友的声音和字迹早就输入电脑贮存器了。

我的发明受到中国和国际残疾人基金会的赞扬和支持,“盲人读书机”在全世界推广了。当第一位使用“盲人读书机”的盲人从机器里听到他美国亲友的信时,激动得流泪了,连声说:“感谢万科学家……”不知怎的,我的鼻子酸了,眼睛里含满了泪花,说不上是激动还是高兴!我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我在小学时读过的一本书——《激光王国旅行记》,它使我对激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用科学为人类做贡献的种子。”

数学家作文50个字【三】

《数学家的眼光》是张景中院士为中学生写的书,但即使在数学家的眼里,它也很有启发性,很有教益。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并没有超出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范围,然而一经用“数学家的眼光”来看,视野宽广了,理解深入了,思路也打开了、活跃了,真可谓别开生面。当代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在致张景中院士的信中,对该书表示“甚为欣赏”,并建议“似当译成英文”。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不同:在常人看来十分繁难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觉得很简单;常人觉得相当简单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认为非常复杂。张景中院士从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入六,通俗生动地介绍了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的。《数学家的眼光》讲的不是解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读者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帮助读者全面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家的眼光》被中外专家誉为是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普佳作。

序中写道:去吧,那些被课本和考卷异化和扭曲了的数学,忘记那一朵恶之花,我们会迎来新的百花园……宣扬数学和数学家的思想和精神。目的不是教人学数学,而是改变人们对数学和数学家的看法,把数学融入大众文化,回到人们的生活。带着一点儿文艺欣赏的平和,你可以怀着360样心情来享受数学,经历它的趣味和生命,感悟符号后面的情感和人生……从人数来说,数学家在文化人中顶多占一个测度为0的空间。但是,数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影响着整个文明的根基……“有谁知道,在微积分和路易十四时期的政治的朝代原则之间,在西方油画的空间透视和以铁路、电话、远距离武器制胜空间之间,在对位音乐和信用经济之间,原有深刻一致的关系呢?”……当你发现一个小公式也象一首小诗那么多情的时候,还忍心把它忘记吗?

数学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但是超前性的东西只有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才会感兴趣。这里不妨就说说生活中的数学吧--洗衣服中的数学。普通人觉得洗衣服哪有什么数学问题呢,直接洗不就行了吗?数学家可不这样想,首先是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紧张要求节约用水,其次,我觉得数学家的生活总是很精致,他会考虑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水洗出最干净的衣服。这就引出了数学问题,当然数学家是很不喜欢含含糊糊的,首先把问题理清楚,把现实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了,也就是利用数学思想和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首先要把现实的问题量化。假如现在衣物已经打好了肥皂,揉搓的也已经差不多了,再拧一拧,当然不可能完全拧干。设衣服上还残留含有污物的水1斤,用20斤清水来漂洗,怎样才能漂洗的更干净?书中就每一个方案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如果20斤水一次漂洗,最终衣物上的污物残留量是原来的1/21。如果分两次漂洗,情况就比较多了,比如第一次用5斤水漂洗,使污物减少到1/6,再用15斤漂洗,污物减少到1/96,如果两次都是用10斤水漂洗,污物会减少到原来的1/121。当然可以分别计算出分3次、4次、n次漂洗的干净程度。最后得出一个干净程度关于清洗次数和用水方案的关系式,就会分析的更彻底,更明了。不过是不是洗的次数越多就越干净呢?不完全正确,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正确标准有很多,而且衣物再怎么漂洗,污物量都不会比原来的2的40次方分之一更少。实际上分三四次漂洗效果就很好了,如果把时间耗费和衣物磨损在考虑进去的话那就是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数学模型了。仔细分析,还会得出很多很出乎意料的结论,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话自已一定要亲自看看原书,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张景中院士一定会让你有种畅游数学海洋的欢快感觉。

“数学家的眼光”看所学的知识,等于是提倡和教他学会用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例如书中有一节“定位的奥妙”,讲两个数(整数或小数)相乘,要求在运算之前,先判断出得数的位数和小数点的位置,这几乎是小学数学的内容;但张院士引领读者完整地走了一遭研究的途程,等于让读者亲身从事了一项微型的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的乐趣和收获,是那种仅仅依靠记忆规则,然后应用于具体数据的机械的学习方法,绝对不可比拟的。这一节的末尾,作者总结说:“在弄清定位规律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试验特例,形成猜想,约定表达方式,建立概念,证明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问题是小问题,但思考的过程,却正反映了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般的方法。”

现在,“创新”的宣言震天价响,还有人鼓吹在中学另外开设“研究性”课程。但一打宣言不如一步行动,如能在教学实践中照张景中院士提倡和演示的方法,脚踏实地地去做,让学生亲历一番现成知识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创新”自然已在不言之中。否则,“创新”云者终不免是空话,雨过地皮湿,风过地皮干,痕迹都无。

如今多数的中学生,学数学学得太苦,掩埋在满坑满谷抄袭雷同的教辅书中,沉浮于气沉沉茫无涯际的题目苦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就学好数学的本真目的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聪明可造的学生,也多半止于在考试竞赛中胜出就满足了,依经济不经济的标准,至少是成本和收益太不相称。张景中院士一定是有感于斯,所以不辞辛劳,披荆斩棘,另辟蹊径,写书给中学生看,要把他们引上学数学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