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描写好心情的作文400字)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描写好心情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10-16 10:11:46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描写好心情的作文400字)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一】

《爱心》讲述的是一位中年失去丈夫的母亲如何艰苦创业,教育儿子的感人故事。剧中的小柯由于整天贪玩,不思进取,让母亲很头痛,很烦恼。是啊,人们都说长在温室里的花是受不住风雨打击的,小柯同样是这样,整天浑浑噩噩,丝毫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当母亲知道自己患上了肝癌,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让儿子学会自立自强。因此小柯离家一年进行磨练,当然,他遇到了很多挫折,欣慰的是,他并没有放弃,在社会的大熔炉中,他学会了感恩,他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可是回来时母亲已经病危,在一年里母亲一直雇人暗暗地监护着小柯,小柯流着泪读完了母亲特殊的遗书。

我总感觉,现代人的生活加快了,收入提高了,学习、工作环境也好了,可对爱、对亲情的思索却又少了。四川的刘霆因为背着患有尿毒症的.母亲上大学而为人们感动,这说明什么?难道做这些事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正因为社会上这种事例太少,才会引起我们的特殊关注,如果人人都孝敬父母,那刘霆不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吗?从去年开始,电视里就有很多关于亲情话题的电视剧相继推出,像《母亲》、《我们的父亲》、《让爱重来》等等。在如今这个物质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除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时间能静下心来好好体味一下身边的亲情呢?又有多少时间能让我们感激这一路上帮助过我们的人呢?

从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对女儿的不同教育方法。一位母亲从得知自己将不久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起,每天教女儿做一件事,女儿很乐意并用心地记下了母亲叮嘱的每一句话。母亲去世后,她积极乐观,勇敢面对挫折,生活中自立自信。另一位母亲得知自己的病情以后,因为长期溺爱女儿,所以能帮女儿做的事全做了,搞得整天疲惫不堪。母亲病逝后,这位女儿十分悲伤,她觉得生活中没有了阳光,她对如何生活一窍不通,整天以泪洗面。我觉得《爱心》里的这位母亲是伟大的,她明白什么是对孩子真正有用的,是能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活的,而不是一味的保护溺爱。所以当我们的父母不再像从前那样细心照顾我们的时候,你要想到,他们是希望你可以学会自理,去书写你自己的人生。包庇只能害了你。

剧中的小柯在社会磨练的过程中,他渐渐学会了感恩,感激他的母亲,感激帮助过他的人,同样感激欺骗过他的人。这是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他理解了亲情,理解了爱。以前在一本书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你好,如果他帮助过你,那么就请为他祈祷!”学会感恩,就等于遇见幸福。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去爱别人,爱生活,爱一切,因为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精华。

我总觉得中国沿袭下来的一些旧习俗很滑稽,比如每年冬至或是清明烧锡箔,也许因为我是比较唯物的人吧,如果身前就对自己的长辈体贴关心,及时和他们沟通,把爱表达出来,又何必在了以后再去做些什么呢?根本就是滑稽,难道他们在天堂会因为你所做的而宽恕你从前对他的不孝吗?就算他能,你能吗?什么都已经无法更改。现在的我们只有时刻提醒自己,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天天更新对爱的感悟,才能不留任何遗憾。因为爱,让我们不枉活这一生!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二】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三】

爱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社会因爱心而变得温暖,世界因爱心而变得多彩。请将爱心传递。

——题记

我爱我家——“缝出来的爱”

这天,妈妈还没下班,弟弟在独自玩耍,我正写着作业。爸爸从外面走进来,轻轻的问弟弟:“妈妈回来了吗?”我闻声回答了爸爸:“还没呢,有事吗?”“我的口袋漏了,想让你妈给缝缝。”爸爸解释道。“我来吧。”我自告奋勇道,并随即拿来针线,缝了起来。

这才发现针线活这东西,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缝的时候不是扎到手,就是扎不动,扎完后才发现七扭八歪的针脚和妈妈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针脚没法比。这时我才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妈妈喜欢我们穿她做的布鞋,她总是笑着对我说:“这样的鞋轻便耐穿。”妈妈缝的鞋底针脚密密麻麻,平平整整,不磕脚。家里的棉袄、棉裤、被子、褥子全是妈妈一个人缝的。想着妈妈的辛苦,我脸颊上滑过了热泪。

将爱心传递,给家。

爱在路边——“我们是一家人”

一个朦胧的阴雨天,我和妈妈回家,忽然我们看到路边有几个人围在一起,我们也停了下来。只见一辆摩托车在泥洼边,车轮子还在转,车旁边躺着一个人,他脸上满是鲜,奄奄一息的他躺在地上,这情景让我的心猛地一颤。围观的陌生人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快送医院啊!”人群中不知谁说了一句。这时有人赶忙拿出手机打120 ,“谢谢”那人用极微弱的声音道谢。旁边的人急忙说:“谢啥,我们是一家人。”这就话让我的心感受到温暖。

将爱心传递,给中国人。

爱心使人更美丽,使社会更和谐,让祖国团结一心,飞速前进。将爱心传递,给每个人。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四】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记者采访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描述有爱心的作文400字【五】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想说:这份光辉来之不易,它需要悉心地经营、积极地探寻和恒久的坚持,否则,顶着一份"光辉职业"的光环再久,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我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起初踏入校园的时候都会信誓旦旦"为学生奉献"、"用全部的爱去面对工作",可是,我们怎么去施与爱?如何能够让这些爱起作用?还有,怎样能够使得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得以持续?这些,才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

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教师这份工作做久了,是会出现瓶颈期的。或者因为疲累,或者因为惯性思维,我们会发现自己难以获得突破。的确啊,讲台不过三尺,教室不过几十平,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我们怎么闪转腾挪,才能开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我的方法是读书……

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不仅是做题的地方。"这里面的寓意无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它不仅因为这本书中强调了"爱心"这个在教育行业耳熟能详的词汇,还因为作者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并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的指导。

在《爱心与教育》中,有一部分关于"后进生"的内容。李镇西老师非常注重施与爱的公平性,他会努力让自己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即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而且,在对于后进生的分析中,他提到了家庭方面的原因,这一点,给我的启示特别大。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一个误区,对"老师"的定义出现了偏差。我以为:老师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就是把教室的门关起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人;就是放学的铃声响起来,学生回家之后,就不再负有责任的人。原来限制我的不是三尺讲台,也不是教室,而是自己的想法,那扇未曾开启的心门啊!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讲了很多他本人和学生相伴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他本人用一种"全身心陪伴"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命中,从而融为一体,互为支撑。这才是"爱心"的最高境界,他对学生的爱不是"应该去爱"那么生硬,而是能爱,想爱,不爱不行!李镇西所参与的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的成长和整个人生,这点值得我反思与学习。

在我的班级中,也曾有一名让人头疼的"后进生",他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上课公然顶撞老师,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找这位学生谈过很多次,他却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让我无所适从。终于有一次,这名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将我彻底惹恼了,我把学生的爸爸请来学校,想和他沟通下。没想到,这位父亲当着我的面就打了儿子两记耳光……

这位情绪激动的家长告诉我:他和孩子的妈妈早年就离婚了,他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为了养儿子自己做着很辛苦的工作,他离开学校之前还叮嘱我:"他不听话你就打。"这些让我觉得猝不及防又无奈。

当天晚上,我想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提到的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家庭。是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成长,真的应该时不时打开教室的门、学校的门以及自己和孩子的心门,去了解他们背后的生活,也许,那里才藏着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尝试着走近这名"后进生",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给他补课,看到他的手套坏了,帮他买了一副新的……而这名学生对我也从刚开始的抵触、防备到后来的信任。他开始对我抱怨父亲对他不好,开始述说自己没有妈妈的委屈……当某天放学之后,我和他一起回家,当着他爸爸的面儿夸奖他最近进步了很多,并委婉地规劝这位父亲不要经常打骂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了昔日的"后进生"脸上绽放出笑容……

当然,这名学生因为基础太差,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成为一名各门功课优异的"尖子生",但是他开始认真听讲了,开始知道尊敬老师和友爱同学了,并且在我的鼓励下发现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这些,都让我觉得无比欣慰。

我不知道这名学生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像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写的那样,回到学校来,述说自己的成就,表达对老师的感恩……而且,这些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他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会非常放心。我觉得他不会再因为家庭的残缺而放弃自己,不会因为缺爱而仇视社会,并且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将来在社会的上的哪个领域,都会过得很快乐。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它打破了我的瓶颈,洞开了小世界通往外部天地的大门,让来自门外的风吹拂着我,拨开教育的迷雾,认识到爱心的本质和教师这一身份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