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回忆1到6年级的往事的作文)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回忆1到6年级的往事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4 13:12:01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回忆1到6年级的往事的作文)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一】

其实,这个评价一点都不为过,我一直想表达这个想法,不仅给他,而且给我的所有学生。因为,我当初没有看错他。

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上。那时我刚刚当上大学老师,由于擅长运动,我成为田径场上为数不多的教工的身影。刚参加完百米的比赛,他就跑过来笑嘻嘻的对我说:“老师,你跑得真快!”还记得他当初的样子: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相机,一脸笑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个子很矮,估计只有1米56那样,而且他拍照时的样子很特别,总是“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咔嚓咔嚓”。那天,他也算得上田径场上的一道风景。从那天起,他开始慢慢的走进了我的视野。

在课间,经常看到他匆匆的身影穿梭在教室和楼宇之间。人虽小,但步子的频率很快,总是一个人,而且远离人群。

在午间,经常在食堂看到的第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他,一个人,面带笑容,还是那么急急忙忙。

记得有一次,学校搞活动,我的习惯是早早到场。当时离活动开始还有很长时间,没想到到达会场后,发现他是第一个到的。他是被安排来负责拍照的。

还记得有一次,教工到金石滩搞活动,学校安排他做随行摄影。上百名老师浩浩荡荡的行进在金石滩海岸线上,就看他那瘦小的身材在人流中窜来窜去,忙的不亦乐乎。

有一次,在给他的师哥师姐们上电视专题片课的时候,我提出,大家可以给他做一个人物专题。当时,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说那个个子矮矮的,喜欢照相,你们下一届的小师弟。话音刚落,50多名学生都发出了唏嘘声,听到有人说:“是他呀!哈哈。”这时一个女学生说话了:“他照相总是喜欢蹲着,女孩子穿裙子他也那样”,不时,引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从人物专题片的创作角度来看,这些恰恰是刻画一个人物性格做好的细节和素材。但遗憾的是快三年了,这个人物选题我都说给了三届的学生听了,但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去关注他。

对他了解最深的时候,确切地说,应该在2010年夏天。当时,我给他们上专业课,课程最后有一个作业是大家四人一组,大家分工合作完成一部10分钟左右的专题片,期限为两周。其他的同学都开始忙活了,只有他按兵不动。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想拍一部关于大连电车百年的.专题片。”当时,我大吃一惊。这么一个宏大的选题,别说是一个学生,就是专业电视台的团队来做,也未必能成行。因为它不仅需要了解大连的现在,还要熟知大连百年的历史。采访不仅涉及诸多专家、学者,还要到大连的历史博物馆、史料馆查阅资料。这对于一个出生在江南,而且又是学生身份的他来说,何等的不可思议。我当时以为他找不到选题,来给我一个下马威,找点托词把作业混过去而已。紧接着一连几天,一有空他就跑到我办公室里来,跟我探讨他拍摄的思路和想法。他还专程拿了一本大连电车百年的一本画册集给我看,让我帮他分析拍摄的可行性。最后,他找到了一位摄影爱好者,这个人几十年一直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大连的变迁,尤其他对电车情有独钟,而且那部大连电车百年的图册就是从这个人手中诞生的。

两周的时间到了,大家都陆陆续续交了作业。一看,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校园的素材,也就是说这些片子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而这时的他,却刚刚开机拍摄,而且是一个人独立来担当所有的工作。这期间,我了解到,他一个人独立成组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认为他个性太强,竟干些不“靠谱”的事。我还了解到,他带着摄像机独自一人乘轻轨去30公理外的大连市内近10趟;为了拍摄一个大连的全景镜头,爬上大连市内最高的绿山顶端;为了拍摄大连的夜景,再现当年主人公的经历,深更半夜从大连市内赶回即将关门的宿舍。最后,比别人晚了一个星期把作业完成了。片子整体做的不错,味道有了,我给了他全班最高分。

一晃眼,大四了,他们开始实习了。不给他们上课,也很少见到他们了,当然也包括他了。2010年年末,我到图书馆还书,发现一楼大厅有摄影展,定睛一看,条幅上“钱浩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这不是他的个人摄影展览吗?展览的内容是新生军训时那些平常的小事,尽管琐碎但让你感动,甚至难忘。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学校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最近,又听说他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而且成功中标成为陈道明代言广告的摄影师。

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孤独,可以忍受着阵阵来袭的空寂;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执着,可以尽其所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酷爱艺术,可以为了艺术放弃所有的美丽和尊严。其实,你并不孤独,因为你有理想和信念的陪伴,也许理想和信念正是你心中的美丽和尊严。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二】

你好!一纸惹愁愁更愁,奈何桃花落尽人去留。往事如烟,虽是昙花一现转眼即逝,已成过往,但是它依旧不增不减、不离不弃地固守在我心底一隅,来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和美好的回忆。

轻执笔尖,浅浅墨痕挥洒于纸笺,却又不敢执笔为你书写流年,只怕心太浅笔太短,回忆太茫然,难抒一纸真言。人海茫茫,相逢是一种缘,更是如来无私的施舍和馈赠,我不敢怠慢,更不敢落笔,只怕相惜易相久难。一痕墨易绘春秋,一卷书易晓野史,唯独一页纸难抒心田。

曾记你轻言坦白,愿做此生知己,相知相诉论天地。君子之交淡如水,当时我只是抿嘴浅笑,更没有应声而付,不是我心如铁石,不懂世故,只是不知何时沉默已成了一种习惯,亦或是不敢轻许诺言,诺言这两个字,太重太沉,我怕今生无福消受它,更怕到头来终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切成空。

古有窦娥含冤而亡,溅白涟,大旱三年之说,不过毕竟是说书者的一种撰述,我只是尘世沧海中漂泊的一粒浮尘,微不可见,怎敢去兑现那神圣的字眼?时间是一种最好的假说,无需多言,只会轻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为你谱写那世事的轮回,人生的曲章。

或许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一个心性冷漠的女子,抑或无法真的走入她的内心世界,捉摸不定,所谓因果轮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你修行浅薄,而是不知何时我的心底早已尘封,你走不进来,我亦出不去,更不愿打开,我想若前世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那今世我便是披着狐皮的绵羊,内心总是不温不火,不咸不淡,让人无所适从。

记得今年暑假你在西安兼职,屡次打电话向我诉苦,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辛酸和工作的'重负,当时我只是默默倾听,浅浅安慰,好似无心无肺。虽表面上波澜不惊,静若处子,内心实则如五味杂陈翻腾不已,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人生本就是一条船,不经历惊涛骇浪和暗石乔木,怎抵达成功的彼岸,苦难是一笔财富,愿君珍惜,细细品味,这也是我想对你所说的肺腑之言。记得那段时间,每当夜深人静,黑夜来袭,总是默默细数着心跳律动的节拍,轻轻阖上双眸,一遍遍地在心底为你祈福,只愿一切安好。

便是春暖花开,如若梦中有蝶飞花舞,彩雀翩跹,那炫美的一瞬,便是我为你送去的一份至诚的祝福。

流年辗转待别离,一朝风雨一朝晴。毕业待季,凄苦迷茫尽数萦绕于你,不久的将来该何去何从?我知无法为你分担,便以沉默无言应对。惟用一痕墨,半卷风,为你轻言流转于纸笺,虽纸笺冷,情意浅,但字字含情愿君惜。

一纸情薄暖心间,只愿祝福深不浅,风雨潇潇,人生迢迢,惟愿君与梦同行。轻轻为你煮一杯茶,让氤氲的香气带走你的忧思,以笔轻耕,以茶为墨,挥洒于纸间,冲淡你的烦忧,坚实你前行的步伐。

人生如梦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然,我一席祝福,长久荡存于天地间,永存不息。惟君能清心淡泊坐饮茶,踏碎世事繁华,勇创人生佳话。世事迷途,愿君莫怯,吾祈福,险象棋乱又何妨?

忽又忆起电视剧《卫子夫》里面的那句:贫亦乐,富亦乐,甜亦乐,苦亦乐。吾送君一阕:行亦勇,退亦勇,社会迷途心清净。不为利,不为权,人生百态勇争先。风也过,雨也过,恰如乌蒙走泥丸。时事变,先求安,进退自如人两全。

落笔,愿君一切安好!

文/为梦而飞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三】

关于冈仁波齐的知识: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等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

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电影平静的没有波澜,太真实了,开篇就是藏民日常的生活,早上起来,给烟囱炉子里再塞进两个柴,然后烧水煮饭,每一家一天的生活如此开始,村子里的人来回的走动也是那么真实自然。

首先是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一生未娶照顾他们兄弟三人的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叔叔坐在坝子上和尼玛扎堆说,他一辈子哪里也没有去过,只是想去圣山和拉萨实现一生的愿望。

恰逢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听说了有人要去朝圣,村子里一家家的人都跑来问是否可以同行,大家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同行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心愿却总是一样的。最后出行的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且自幼残疾的屠夫、年少的小姑娘。在信仰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原来只是知道藏民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有一次磕长头磕到拉萨朝圣的经历,在西藏的时候常在路边见到心无旁骛磕长头的人,却并不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次看电影才知道从小建立起来的信仰何其伟大,就算是身怀六甲也无所畏惧,次仁曲珍在朝圣的路上生下了孩子,在藏民的心里,朝圣路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寓意着希望和福气,次仁曲珍继续着磕长头朝圣的路,并没有因为是新产妇就有所懈怠,新生儿躺在随行的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每天晚上大家聚在帐篷里的.时间,是对一天的总结和次日的规划,好几次,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也就是朝圣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长者都会给大家说:每一次的祈愿要想到众生的幸福安康!每一次听到他说的话,再看到所有人全心信服的样子,我的内心总是升起莫名的感动,就算是平凡的藏民,一路艰辛,心中的爱也不仅仅是关乎小我,如此大爱令我深受触动,所谓修行,唯有众生喜乐安康才是目标!

队伍坚定的前行因为遇到了河流而被打断,杨培叔叔告诉大家继续,于是所有的人脱下羊皮的围裙,继续无惧涉水的长身磕头,看着阳光照耀下突然轻装的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我突然明了:当这涉水成了烦扰,前行便是痛苦;当这涉水变成欢乐,阳光亦是明媚。所谓万法唯心,所有困难的境界都是幻象,我们日常生活的心境是不是也如此呢?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四】

午后,一个人静静地在树荫下走着,微风轻轻地在身边擦过徒留一片泛黄的叶子,思绪不禁回到了两年前。

“这两个本是一样的”

“对呀,以后我们就把初中的事情记下来,然后在交换给彼此看”

“可是,这个本子会不会太小了?记不完呢”

“那就捡着重要的记”

“好,说好了要给彼此看的,不许食言”

“好,一言为定,决不食言”

当初的我们是如此豪爽的许下承诺,可如今的.我们是否依然坚守。

“你知道吗我昨天看见……”

“是呀,听说……”

在此欢笑的你们是否能想到后面是一个泪眼朦胧的我,如今的你身边已有了如当初的我一样的人,或者那个人比我好,甚至更好,那一日我与你擦肩而过,却不打任何的招呼,其中原因你可曾理解,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她,我觉得好尴尬,久而久之,我们已在渐渐地疏离。

那一天,我突然脑子短路似的将当初的那个本给撕烂了,当我反应过来的时时候,只有一片纸屑。或许我们之间就像这个本子一样,更或许早应如此。我将它们撒在空中任他们随风而飞,似曾经过往,随风而散。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五】

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回忆当初刚上一年级的作文【六】

六年前的九月,我们怀着对新学校的好奇,略带畏惧的天真,踏进了这个美丽的校园。 我们当时就像是春天的嫩芽,温室的花儿,需要时时被呵护。于是,老师,学长出现了。他们就是我们的引路人,帮助我们熟悉这个丰富的校园,学会融入第二实小这个大家庭。很快,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已经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伙伴,认识了许多朋友,喜欢上了各科的老师,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些人从陌路到熟稔,跟我们从沉默相对到互诉心事,一天天陪伴着我们走过那些纯真而美好的岁月。

一年了,我们就要送走六年级的学长了。虽然没跟他们接触多少,但毕竟做了一年的'校友,心里总有些不舍。那时候还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要那样离开母校。又一年,我们就要告别过去一载,升上新的年级,树立起新的目标,开始新学年的学习。

就这样,年复一年,送走了好几届毕业生,自己也升了好几个年级。不知不觉间,我们也站在小学生涯的尽头,过着余下不多的日子。六年了,我们从无知到成熟,从嫩芽长成了未来的希望。六年的时光,我们经历了不少,明白了很多,我们突然长大了。我们也有些不舍,不舍六年的同窗校友,不舍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更不舍哺育了我们六年的母校。

回首过往六年,我们即将升入中学,我们永远铭记那些青葱岁月,我们会记住那些陪伴我们走过来的人。漫漫人生,最难忘的是那年的金秋,我们懵懵懂懂走进了这座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