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作文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写法指导)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作文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写法指导)

更新时间:2023-03-29 08:52:16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作文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写法指导)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一】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名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舒尔伯格。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赞扬他写得诗“精彩极了”,相反,父亲却说写的“糟糕透了”,这句话,是作者十分沮丧,而在今后的日子里,父母总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作者并没有放弃,却成了一位作家。为我们形象地讲述了爱的两种表现方式。读后,使我对人世间的爱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感受。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作者的母亲对他是那样的慈祥与关心,当儿子新写了作品、小说时,她总会说一声“精彩极了”,让儿子受到鼓励,感到快乐,不伤心、沮丧。然而,作者也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父亲与母亲相比,显得那么严厉,他不会像母亲那样慈祥,只知道为了让儿子不得意洋洋,骄傲自满,发出“糟糕透了”这样的.警告。

是啊,这两句话就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作者吹来,让作者必须把握好生活中的小船,才能不被风吹倒。我们的生活又何尝没发生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那样的事呢?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晚上我写好后,叫个妈妈看,她刚一看完,便夸赞的对我说:“写得还可以,在修改修改语句就更好了。”我听了这话,便兴奋地拿给爸爸看,等待着他的夸奖,谁知他却说这篇作文写的不怎么样。顿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感到伤心。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是不全面的,还需要父亲的力量来提醒警告你不要走上歧途。这两种力量,也是两种爱的方式,在爱的鼓舞下,就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奋斗与学习吧!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二】

我相信大家都有爱,有一颗爱别人的心,同时又用爱的方式去带给别人温暖,快乐。每一天都充满着爱的气息,每一个人的身边都出现了爱,只要你仔细去发现,就能够感受到爱的温暖。

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动作……都是一种爱的表现。让我们踏入这爱的世界中去吧!

周末,我起的很早,是因为这样就可以买到十分好吃的豆沙馒头了,有一家点做的豆沙馒头很好吃,离我家很远,又有很多人去买,不早点起床还能吃到豆沙馒头吗?当然是不的能了。我急不可待,三两下穿戴好衣物,拿着几元钱,跟家人打声招呼,然后就奔向馒头店。外面大雾漫天,又加上刮着寒风,我跑了一阵子,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身体很暖和,冒出几颗汗水。看来想吃到美味早餐还真不容易啊!我的速度渐渐慢下来,一个人影从我身旁闪过,是谁?我想探个究竟,便快速追上去。“那个人跑得好快啊!简直是神速!”我感叹道。朦胧之中他好像边跑边在捡什么东西。不过人的体力还是有限的,那个人渐渐慢下来,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个叔叔。我仔细打量着他,这个人身体强壮,上身只穿了一个薄背心,下身是一个短裤加一双凉鞋,肩上有条毛巾,并且手上提着一个塑料袋。我暗暗地想:这么冷的天,穿得这么少,是不是有病啊!叔叔注意到我看了他半天,就停下脚步,奇怪的问我:“小女孩,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你一直在看我。”我连忙解释道:“不!不是的,我只是在想你为什么穿得这么少,而且你提着塑料袋在干什么。”他用毛巾抹抹汗水,笑着说:“这个身装备嘛,就是为了锻炼我的抵抗力,反正我在家里没事,跑步对健康有好处,能够输筋活,温暖身体。塑料袋是我用来捡垃圾的,道路上都是垃圾的天地,看着叫人怪不舒服的,跑步时见了垃圾就捡起来,一石二鸟,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为此我觉得十分光荣。看你也是去买早餐的吧!要不你跟我一起环保吧,好吗?”理由简单,但在他纯朴的笑脸上,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一份挚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言语好夸,行动难实。我点了点头,一路上我为城市环境做了很多贡献。爱在他的行动中释放出来,为的是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充满花香的世界中,感到轻松,浑身惬意。

我头一次感受到了这样的爱。我想,这个世界,大家只要一起行动起来,像天使一样,一起传播真爱,就能营造温暖的巢穴、爱的家园。

作文首尾呼应的方式【三】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