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发现真好作文(我发现作文5篇)

发现真好作文(我发现作文5篇)

更新时间:2023-08-26 03:23:57
发现真好作文(我发现作文5篇)

发现真好作文【一】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 “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 “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发现真好作文【二】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开心的一天。幻想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想象着今天可能会遇见的事,比如被景老师敲个“大包子”之类的。也许跳舞时会忘动作,但我真的一点也不紧张,一想到下午可能会出糗,就忍不住笑出声了。这是我的没心没肺。

生活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化,哪怕小孩子每天重复上学,大人每天重复工作,好像很枯燥,但只有白己知道它的美好。嗯!景老师每天敲的人也不一样呢!哈哈!周五打开家门家,就是一阵芬芳传来,妈妈插了百合在花瓶里,真的很香。虽然已经枯萎了花瓣边。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它一定是芬芳而馥郁的,就算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它开始不完美,有枯萎的痕迹。我们需要的越来越多,它越来越不讨人喜欢。希望大家都能停下来嗅一嗅,生活的香味和美好。看看这枝百合,我有点不开心了,下周回家,它一定不在了。它被丢去垃圾堆或泥土里。抛去刚才随笔写的悟思,我也很喜欢这株百合,忽然有一些理黛玉葬花,林黛玉那样清高孤傲的好,看见这花,何不是感同身受,想起自己孤苦身世呢?这便是古典名著对我的浸润了。

我写得毫无条理,天生的思维跳跃,随笔真是很“随”,可惜没有林姑娘的才思,也不曾有李清照的雄心,也只能写写小生活小感悟了。

发现真好作文【三】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

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

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发现真好作文【四】

人生一世,恍若流星,不过于星际间一瞬,但也会给宇宙带来一道炽热的轨迹。

岁月荏苒,稀如浮蒿,仅仅是天地间一粒,但也会给世界注入一腔清新的空气。

人活一辈子,不是碌碌地“赤裸裸而来,赤裸而去”,总归要带走些东西。如何赢得这些东西,如何在下葬时并非腹中空空,也并非白白地遭尘埃一趟,关键在于发现。

余雏时,总有些离经叛道、异想天开的点子,有些念头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错误地引导我人生的方向。但发现改变了我。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幸拜读了罗先生的《三国演义》无删减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其中曹阿瞒的卑劣无耻之形象已然深深烙入我的脑海中,而刘大耳、孙紫髯等人却成了我心中正义的形象、与小朋友闲侃时拿出来炫耀的对象。

可后来,待我读了陈承祚与司马文正公撰的《三国志》与《资治通鉴》后才发现,我先前读的《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兹记实在是荒诞不经,原来刘皇叔才是一个任人唯亲、虚伪狡诈的小人:周围的高官全部分配给亲属,连张飞这种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也能混个太守。通过各种方式耗完大汉的各种帝嗣后裔,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续承大统。原来诸葛孔明也是一个穷兵黩武、藐视法律的莽夫。总之,读了史书才明白,原来《三国演义》只是建在沙石上的理论要塞,轻轻一碰就会溃于一旦。可见,发现是破除迷信的利剑。

在我学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后,我对津津乐道的可歌可泣的冀北地区农民组织的“地雷战”的作战方式很感兴趣。由于从小受到革命连环画的陶冶,我对汉奸非常痛恨,有一种无法改变的偏见。

但在我查过资料后,我却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在“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第一张照片的、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西南联大的高材生熊大缜正在筹备一次远行——他功勋卓着的导师、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准备让他前往德国留学,他却拒绝了,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前往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因为他听说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急缺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率领大批同学前往冀中支援抗战。他们建起了兵工厂,研制出了新地雷,为日后抗击日军创造了条件,更赋与这片土地新的光芒。

但正当他的工作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他被“锄奸队”判为汉奸并被处决,一代英雄殒于冀中平原的大地上。其实,并不是每一个“汉奸”都是罪人,就算头上有耻辱的帽子,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可见,发现是消除偏见的克星。

人生一世,不断发现,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破除迷信,消除偏见。这就是发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