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告白小作文100字(告白小作文二百字模板)

告白小作文100字(告白小作文二百字模板)

更新时间:2023-04-07 04:51:26
告白小作文100字(告白小作文二百字模板)

告白小作文100字【一】

对于这本书,我想我看完后感触很多。家庭中有爱,但不要用所谓的爱捆绑住彼此。

莉迪亚,用自己的进行无声的告白,最后唤起了家人彼此之间的直面问题。多么可爱的小女孩,面对母亲的离开,自责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错,不听话让母亲离家出走,最后为了让家庭的完整牺牲自己,压抑自己,到真真解脱想通时却了。

玛丽琳,因为从小母亲的影响,梦想没有实现,梦想成为医生,却被家庭牵绊,我想这是无数个家庭主妇面临的问题。我希望我以后不论怎样,一个女人都不可以太依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事业。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我们所谓的成功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最后,你是个美丽的女人,为了家庭的完整原谅的丈夫,生活中需要宽容。

詹姆斯,你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美国文化,考入哈佛,明明自己很优秀,却因为自己是黄种人,不能再哈佛任教。在你的身上你也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直努力的学习,司徒融入这个社会。你从小自卑,懦弱,为了拜托妻子离家出走的痛苦,女儿的去,你用性欲麻醉自己,你动手打孩子,你对妻子大叫,说就当一切没有发生。

汉斯,因为父亲的影响性格隐藏的自卑,为了逃离这个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哈佛,在家的时光里,安慰妹妹,给你占位子,陪她一起吃饭。

汉娜,多可爱的小家伙啊,在家中一直都是多余的存在,却是最明白的,读者一直站在她的立场看问题,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心疼那个小家伙。

家人一直一定要袒露心怀,不要用所谓的爱捆绑住任何人。

告白小作文100字【二】

终于读完了这部压抑的小说,本来只是试着读读看,但是慢慢地被小说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逻辑思维以及细节的描写,如此沉重的主题竟然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越来越想读下去

父亲詹姆斯是中国人,母亲玛丽琳是美国本土人。现在的美国开放包容,而那个时候的异乡人的确与众不同。所以他们俩的结合也是冲破各种束缚,玛丽琳不顾母亲的劝说找一个“和她更像的人”,而毅然决然嫁给了一个哈佛教授詹姆斯李。理所当然,他们的孩子也承受了更多的本不属于他们的外界的压力,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

玛丽琳在组建家庭并拥有俩个孩子的情况下想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于是她不辞而别,然而这样的选择是不理智的。显然可以看出,一个结婚后的女人再想做出点成绩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割舍的太多。

莉迪亚受尽父母的宠爱,享受这种爱的代价是承载父母的梦想,按照他们规划的人生去实现所谓的梦想。这种爱是自私的,他们只是在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而已。“如果你不愿意笑,就不要笑。”书中描写过几次利迪亚的笑,淡淡的,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这种成熟也让她为了整个家庭的平衡做出牺牲。以至于最后彻底崩溃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杰克却是截然相反的,他肆意的活着,是小说里最自由的灵魂。“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面对隐晦禁忌的感情不惧怕,用花心的外表来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纯真的眷恋。

不谈关于这本书中的关于种族和性别这么严肃的主题,只是想说说关于教育和成长的自己的一些看法。前段时间看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的朵朵也是初中生,喜欢写小说。而妈妈确是很要强的女人,唯成绩论者,朵朵成绩简直就是家庭晴雨表,一言不合就可能来一场母女大战。还好朵朵有个明智的爸爸,然而还是躲不过虎妈的步伐。备受压力的朵朵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甚至恨自己的妈妈,妈妈当然也很委屈。这是中国家庭常见的模式,只是通过电视剧表现出来就更加激烈。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是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不需要继承所有的东西,比如梦想。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真正能做到的都是勇士。

告白小作文100字【三】

最近把《无声告白》看完了,它讲述了一个混女孩因为无法抵御外界压力而最终结束自己生命的故事。

故事以女孩失踪,报案后警方把附近的湖水抽干最终发现女孩的尸体为开头。女孩的父亲是中国人,那个年代被美国人歧视的外来物种。只能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所学校的教授,虽然年轻时遭遇各种不公。但是最终还是有所成就。但是内心却忘不了那段历史,每每想起会难受。女孩的母亲是美国人,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中国人,她无所谓别人的议论,甚至也没有思考未来孩子的境遇。放下自己的医生梦想,努力把孩子带大,照顾好这个家。

女孩为什么会自,原因在于缺少依靠,原本唯一的依靠哥哥即将离开去学习,而自己的母亲把自己未完成的医学梦想都寄托在她的身上,甚至父亲让她广交朋友在她眼里也是无形的压力。她没有朋友,因为她和别人长得不一样,她自卑,她想透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开心,她甚至已经在做不是这个年龄层还做的事,比如学习高年级的知识。只可惜她失败了,不懂不会不喜欢。导致成绩下降,为了不让妈妈难过,她开始欺骗,然后谎言把她压得喘但是气来。她无处发泄走向尽头。

看完这本书挺压抑的,虽然无法当时种族歧视的程度。但是再怎样样也不就应走向绝路。这不是解脱的办法。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了自己,很多时候感觉是为他人活着。小时候为了让爸爸开心,我会努力的考出好成绩,这样开家长会爸爸就会很有面子。长大后努力工作赚钱,虽然没有怎样给过爸爸钱。但是已经不需要爸爸为我出钱了。读书永远读的是最便宜的。记得初中考高中那会儿,有个公办转制的学校,感觉很贵,当时就没有填。只到前夕,一个同学和我说,直升考进去学费就是别人的三分之一。于是我填了,也考进了。

可能这是环境造就的吧!有可能也是让我继续走下去的支柱之一吧!很多时候感觉是自己想太多,赋予自己太多的职责感和使命感。认为自己就就应都能做到。唯一和女孩的区别就是我要比她乐观和自信。即使失败我还是会鼓励自己。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告白小作文100字【四】

白人母亲因为怀孕未完成学业,未能如愿成为孜孜以求的医生。哈佛毕业的华裔父亲事业发展也未必尽如人意。母亲在有两个孩子后曾想再度追求自己的梦现离家出走,但最终又因发现怀孕而回归家庭,之后将自己女医生之梦,寄望于长女身上,一心希望莉迪亚成为医生,来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家庭闭塞,没有社交,没有朋友,过度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

而当莉迪亚的哥哥终于熬到了可以去大学,他如出笼的鸟一般,迫不及待的出走。而这成了压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我是为了你好,但不幸的是,你对我的好,都是你以为的好,不是我需要的好。爱就变成深重的心理暴力,让人窒息压抑。因为爱,所以恨。

每个人都有成为父母的权利,然而成为一名成功的父母,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做父母,是责任,是学问,是艺术。若盲然而无知地进入这个神圣领地,又将一个无辜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则有可能是一场人生的劫难。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又想起身边的一些案例:

有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寄予厚望,严格要求,曾经成绩优秀,又考上名校,但上大学后遇到发展瓶颈,又遭受学业、恋爱各种打击,得了精神分裂症,只得退学被父母养在家中。

有这样一个男孩,因为父母离异,他每次谈女友都还顺顺当当当,但当谈婚论嫁时,就分手,因为他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也会像父母一样离婚的,所以迟迟不愿踏入婚姻殿堂。

有这样一个女孩,因为父母离异被抛弃,幸得好心人收养。女孩天资聪颍,学习优异,考上大学,工作顺利。但抑郁症却一直伴随,几度想自。

有这样一个女孩,父母出生贫寒,于是商海搏击,捞金无数。女孩中学即被送出国留学,后因为婚恋、工作屡屡受挫,在异国自未遂。劝其回国,她说不想回去,父母除了给钱,什么都没有。后症实这女孩得了狂燥型抑郁症,经常将家中的东西悉数砸烂,父母来看望却被打得头破流。

有这样一个女孩,姐姐太过优秀,在学校、在父母眼里都被树为标杆,妹妹就一直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中,陷入压抑的心理状态长期不能自拔。

想想,人有时候是不是非常愚昧无知?甚至非常自私自我?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曾经得不到的东西但又十分渴望的东西,却未曾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别人又真正需要什么?若是成人,已有足够的辨识与心理承受能力,但换作自己年幼的孩子到底因之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与苦痛?

尽管这本《无声告白》是一本阅读体验并不算愉快的书,但为人父母确实都应该来读读此书,对照检查反思一下,是否自己也有着同样的心态,甚至做着同样的行为,而书中的悲剧在现实中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

末了,又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困苦于父母常常吵架,夜自习归来都不想回家,而是留恋于家中附近的荷塘,沉醉于月影婆娑,荷叶翩跹,大自然的美好让我忘却世间的繁扰,想像着自己必定会有远大美好的前程可以脱离这个家庭。如今再回首,想着父母当年一定不知道年少的孩子是如何内心忧伤与挣扎,以及是如何努力地寻求自我救赎与突破。庆幸,那些年我依然顽强而努力地生活着,而且至今还活得好好的!

告白小作文100字【五】

买了电子版后我花了两天就读完了,是我读书最快的速度了,读的过程中,内心时刻充满着激动和恐惧,激动在于我心中的价值观被这本书很好的展现出来,恐惧是因为我怕自己会踏上莉迪亚的“不归路”。书本花了很多的时间描绘人物心理和细节,但总的内容这篇文章就可以涵盖,但是它带来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

文章以女主莉迪亚的亡拉开序幕,用莉迪亚亡后家庭生活的变化和亡前现实的生活交织描写。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李是一个美籍华人,靠着父母餐厅端盘子等不体面的工作把詹姆斯变成了美国国籍,但詹姆斯因为父母的工作深感自卑,他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父母,为了不让大家以他为话题点,他拼命的想要融入周围的人群,他只希望自己普普通通,不被人注目,但由于他的独特的外表,不管在哪里都感觉周围充斥着异样的眼光。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知名学府哈佛大学,他继续努力读研读博,他本以为可以留在哈佛大学任教,因为当时他的导师告诉他有个历史教职刚空缺出来,然后最后也许是因为他独特的外表或是不善于交际,他最终没能留在哈佛,而是去了一个普通的高校—海尔伍德任教。从那时起,他讨厌过去的自己,讨厌过去的一切,讨厌怯懦、独特、孤独,向往合群和普通。

同时由于詹姆斯的儿子性格软弱,这也让詹姆斯想起了年轻的自己,眼前的孩子似乎就是过去的自己。他讨厌过去的自己,自然也不喜欢现在的儿子。当他儿子告诉他他的梦想是去外太空,当宇航员的那一刻,他不知觉得打了孩子一巴掌,把他和孩子的牵绊打碎了。因此詹姆斯觉得莉迪亚很像年轻的玛丽琳,那么合群、惹人喜爱,因此他把自己全部的关爱给了莉迪亚,因为内心的自己多么向往自己年轻时可以像莉迪亚这样。

莉迪亚由于害怕母亲再度离开家,让家庭支离破碎。害怕父亲每天对自己失望的表情。因此她选择了妥协。虽然说自己会听从莉迪亚的想法,她只是给她建议,但每次目前都带着强烈期待,也许她自己没有注意,但孩子全看到了心里,因此她只能每次用好的好的来回答。以至于让妈妈认为她就是想要与众不同、就是想要当医生。为了不让爸爸失望,她在没有任何朋友的情况下,选择拨打语言助手,自己则假装是在和好朋友聊天。

家庭和事业本身就无法分隔开,一旦产生它们势必会交融在一起。任何企图把家庭和生活分开的手段都是徒劳,因为梦想再大也逃不过人心。我记得毕业后不久面试了白鹭芳洲艺术基地的销售岗位,后来得知它主要是个性化婚礼策划的,而且老板和他的老婆在一起工作,他老婆是他的助手,她已经有了培养孩子的根本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一切的基础是承认孩子是一个脱离父母的、独立的个体。

他属于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梦想和性格。他不是承载我们未完成的梦想的器皿。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孩子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提供成年人的帮助,知道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把枯燥的事情用孩子感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他喜欢动物不喜欢英语,用动物组成英语字母的形式或许有帮助。我们需要的是找到孩子的天赋、引导他去做他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慢慢的,做的好的事情就会变成他的兴趣。

我的原则是,如果你本身足够厉害,你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工作,那么你可以事无巨细的关注孩子。如果你希望你孩子超过你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你什么都不需要做,无为而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你只需要倾听孩子,给予指导和建议。学习生涯中有两个东西极其重要,兴趣和朋友。

生命无法回溯,现在的一切终究会连点成线,在你年老时刻,回忆起来,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告白小作文100字【六】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念是成就真正的自己,一念却是终结自己,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幸的是,《无声告白》所选择的是“地狱”。压抑沉重的几小时里,跟随着莉迪亚的,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自底层家庭备受种族歧视的华裔父亲,来自单亲家庭想要突破性别歧视有所成的母亲,莉迪亚认为唯一理解她的却同样没有朋友内向的哥哥,一直不被关注到敏感安静的妹妹。

谁造成莉迪亚的亡呢(自)?正是以爱的名义,“谋”了她的至亲之人。可是,又怪罪不起,在随后的每个人成长背景描述之中,父母兄妹每一个又都是可悲之人。获得终身教授、娶了白人妻子、儿女乖巧优秀的父亲,终究是没有祝福没有朋友在那个年代受歧视的中国人,他的自卑造成了寄厚望与女儿莉迪亚有更多的朋友;为了爱情放弃梦想的母亲更自然而然的将成为医生的梦移架到莉迪亚身上;父母以爱的名义始终未曾真正了解她的内心;而唯一和她相同处境的哥哥,却因为父母的爱、关注永远在莉迪亚身上,即使他优秀到通过哈佛的申请,父母也只因莉迪亚的考试不及格而忽视他,他想逃离,离开这个让他感受不到温暖的家,可是对莉迪亚而言,哥哥的“背叛”是她最后的稻草折了;妹妹则是个永远的小透明,她敏感懂事,隐藏许多大人的秘密。

也许很多人会痛心原生家庭,但这个小家庭,无非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结尾并不那么黑暗,在无奈过后,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不完美的结尾,毕竟父母间是有爱的,他们是相互理解的.,哥哥最后看到了朋友,看到了小妹,相信他们永远都是怀念着莉迪亚的。

人生不就是这样,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公平,学会承担,学会克服,学会改变。

告白小作文100字【七】

在我开始的现在,我并不知道我会说什么,而只是练习去表达一些什么。

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是因为我在看书时特意要求了我的速度。为了提高速度,我用手指划动文字,虽然看得眼睛疼,不过却在提高了注意力的时刻也加快了阅读速度。

莉迪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整本书的迷之所在。从开头写她的失踪、亡,一直到最后的真相大白,中间从她的父母的结合开始写起,写他们认识之前的身份、写他们相遇的经历,也写他们结合的美好,当然更多的还有他们婚后生活的惯性,这是一种迪莉娅的父母带自他们各自家庭的思维惯性。当这种惯性在现实的现实生活中经受考验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也由于他们的不自知,又将这种状态呈现给了自己的孩子。

有句话是,这世界上最爱你的,是你的孩子。父母对莉迪亚的期待成了莉迪亚对这对可怜父母最大的爱,她不断地满足父母的要求,却也在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用一种父母期待的样子活着,而不是真正莉迪亚的样子活着。

重压之下的迪莉娅叛逆了,她坐上了淘气小子杰克的车,却没想到从这个别人眼中最不堪的人身上得到了做真正自己的力量。当她面对一个那样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的时候,终于轻松了,她要做自己,因此她回到那个失落自己的地方,想要重新开始,却没想到,那里既是她的开始,也是她的结束

莉迪亚的对这个家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她寄予厚望的父母。她的彻底摧毁了父母炽烈的期望,但他们不能再依靠莉迪亚来实现他们心中的愿望时,他们都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爸爸和年轻的助教有关系,借此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苦闷;妈妈则是借着愤怒来发泄内心对无法实现生活梦想的痛苦。

哥哥则是因为妹妹的开始留心最后和妹妹在一起的杰克,才了解了杰克心中的秘密……唯有一直不受重视也不受“迫害”的小妹汉娜保持着孩子的天性,感觉到了人们内心的苦痛与挣扎,用默默守候、陪伴、倾听来安抚这些受伤的大人和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故事在最后的揭晓谜底和父母的和好、哥哥的平静中结束。

掩卷长思,书最一开始的那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摆脱别人对我们的期待,成为我们自己”,一句看似如此简单的话,往往却需要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换来。是别人给与我们的太过沉重,还是我们太过软弱,因为爱而软弱,因为怕而软弱?

周六晚上那期的奇葩说讨论的话题是“我们该不该向父母出柜”,也就是向我们的父母承认,要做我们自己。高晓松在最后的陈词时说,这个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同性恋,甚至是脸大、腿粗都是,但这个社会也是因为如此也激发出人们的不断进步和改善。不要因为不同而自卑,那些相同的人里也有很多王八蛋。

在那个现场,最不同、最勇敢的就是蔡康永和金星了,他们一个是同性恋,一个是变性人。他们都是同行业的精英,他们都非常坚强……他们都做了自己。

说到这里就又想到蒋勋里不断提到的“自我的完成”,最常提到的就是竹林七贤,相同的是都在挣脱那个时代对“不同”人的束缚,说重些就是别人眼中的“异类”。

通过那些成功的完成了自己,让自己从沉默的螺旋底端转动到上面来的那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即他们的力量源泉,书籍!

这段日子的读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原来书籍真的.会铸就人的肉和灵魂,改变一个人,给人以力量,导向人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路途。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