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读书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读书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3-10-30 12:02:29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读书观后感400字作文大全)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一】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___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___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二】

仰望星空,天外那浩瀚的银河曾引起无数人的遐想;仰望未来,人类那未知的前途唤起许多人的猜测。而艾萨克?阿西莫夫所著的“银河帝国”系列便是其中最明亮的结晶之一。

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本——《基地》,但已经被它那宏大的世界观和层层推进的剧情所吸引:这本书讲述的是人类开启了星际殖民运动进而统一了银河系,建立了银河帝国。一万年后,哈理?谢顿开创了能够精准推演未来的“心理史学”,从而预言出帝国即将覆灭。为了让覆灭后的文明尽快获得新生,他在帝国流放自己的“端点星”上建立起基地,正式启动了一个伟大的拯救计划。

实际上,我一开始读时是有点失望的,因为这本书虽美其名曰“银河帝国”,但作者对帝国和宇宙的宏观描写着墨其实很少,而更多是以许多个人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支撑来讲解帝国的政治和科技。我习惯了《三体》这种通过猎奇想象震撼心灵的硬科幻,《银河帝国》这样主要讲述人文世故的'软科幻确实有些不合胃口,但是,当我深入阅读进去,发现了它的超凡魅力。

《基地》通篇是以基地的起源和经历的三次危机为线索,串联起许多中短篇小故事。每篇都是从一个人物的视角讲述他的事迹和思想,和其他小说常用的“上帝视角”相比,这种方法表达的内容很有限,也让我初读时倍感困难。但每当里面的人物以个人的口吻、平淡的语气讲解那令人赞叹的计划,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时,这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荡气回肠,却让我领悟到一种与上帝视角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的剧情就是基地与周边王国产生冲突,以及基地的几位英雄力挽狂澜。第一次危机起因是周边四王国对基地的科技虎视眈眈,而基地军事上的弱小而难以反抗。基地的一位英雄塞弗哈定游说各国,使得他们相互猜忌进而相互制衡,谁都不敢将基地占为己有。基地又将科技以一种宗教的形式教育王国国民,于是在第二次危机,其中一个王国的执政者试图发动战争,结果尚未开战就被疯狂的教徒们瓦解。第三次危机时,一个禁止传教、售卖技术的科瑞尔星球向基地宣战,但此前基地一直与其进行科技贸易,贸易的中断使得科瑞尔星球民不聊生,于是只得结束战争。

威慑平衡、宗教统治、经济制约,仔细一想,这些危机的解决方案都影射着现实世界,且每一个都印证了塞弗哈定的一句话:“武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确实,在联系了现实中两国之间的碰撞,我明白了有时动用武力的确未必是最佳的选择,这也让我坚信《银河帝国》是一本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作品。

虽然目前我仅仅读了《银河帝国:基地》,即便它的世界观和主旨还未完全展现,但是其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和绝妙的剧情发展已经深深吸引了我,这软中有硬的科幻小说也让我体会到不同凡响的快感。

我期待着去看这一系列的其他十四本书。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三】

暑假有暇读了《呼啸山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书中人物的坎坷经历及他们经受的痛苦使我有了很多感慨。

在生活中,人们大概都领教过痛苦的滋味。书中,深爱着对方的男女主人公被迫分开了。尽管他们那么希望生活在一起,但是,事与愿违,希克利不得不远走他乡,卡瑟琳却挽着别人的胳膊迈进了教堂……这一切固然使读者心痛,而沉浸于痛苦中的恋人们更是难以自拔!

对于他们的悲剧,我想说,应该把痛苦视作一种精神财富来珍惜!古人云:“哀莫大于心。”一个“心”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是无法体验到痛苦的,而没有痛苦,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就像书中的希克利,他在卡瑟琳后变得精神麻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唯一想做的就是报复。最后,一个人在病痛中去——心,多可怕的悲哀!

痛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深沉的感情体验。它随着对幸福的追求而生,为幸福的获得铺设道路。饱尝挫折的痛苦,成功才会使你备觉欢欣。尼采有一句话:“一切痛苦都孕育着快乐”奥运会上,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时候,所有的中华儿女无不心潮澎湃。要是没有场上痛苦的磨练,哪里会人领奖台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痛苦中不仅孕育着快乐,而且孕育着创造。我国有句古话:蚌病成珠,价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休憩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珍珠之于牡蛎”法国作家福楼拜则说得更明确:“珍珠是牡蛎生病所结”,作家的文笔更是深沉的痛苦的流露,我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许多传世佳作都是作家在痛苦中写就。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不朽诗句,饱含了他亡国之痛的泪,岳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抒发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一个个的痛苦之中无不闪耀着创造的光辉。痛苦是昨天的遗产,同时也是今天的起点,关键看你是否珍惜这份痛苦,能否在痛苦中奋起。

每一个人的出世,都曾伴随着母亲的痛苦,我们的成熟也离不开自己的痛苦经历,曲折,加速着人意志的成熟,挫折,培育着人性格的完善,坎坷,锤炼着人品质的升华。戏剧家莫哀认为,痛苦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做人。确实,人生历程中的一切痛苦都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由此可见,人生的痛苦不只是负面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朋友,当你面对痛苦时,不要认输,不要低头,在痛苦中拼搏吧!这必将是奋斗的幸福和人生境界的飞跃!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四】

终于在奔波中看完了这一系列的7本书,回味无穷。在看书的时候就在考虑怎么样来书写自己的感受,却发现犹如陷入银河的浩瀚中,四处都在闪亮,却难以理出头绪。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银河帝国基地》时候的读后感,重温了初读书时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着上一篇提到的问题,一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谢顿创立心理史学和建立基地的动机。这部分内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中有详细的过程,讲述哈里谢顿是如何从一篇论文开始,一步步走向创立心理史学以及建立基的过程。据说这两本书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后五年完成的,通过这两本书为他最爱的主角哈里谢顿立传。我在阅读的时候,也采用了作者书写的顺序:1—2—3—6—7—4—5,最后阅读的这两本书,让整个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当你从端点星的第一次危机开始,在经历了基地—骡—第二基地—盖亚星系—回到地球的整个历程之后,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谢顿是如何创立出他那惊世骇俗的心理史学,颇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读者不仅仅跟着人物经历了历险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从32岁到82岁这期间人物的成长,相比之下《三体》中的人物经历乏味的可怜。

哈里谢顿在夫铭的期望下,在铎丝的保护下不断逃亡,不断思考,终于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学的可行方式,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自称是记者的夫铭,不仅仅是帝国的首相丹莫刺尔,而且是传说中的机仆丹尼尔,而一直保护他的铎丝竟然也是机器人。然而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并愿意携手相伴,即使她是个机器人,无法生育。为了保护谢顿,铎丝遭人暗算而停摆,在临终前,她对谢顿说: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爱,让我成为了真正的人类。铎丝的离去成为了谢顿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对铎丝的爱正是是他研究创立心理史学的动机之一。并不是为了拯救什么,得到什么,只是因为能够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关于女性角色偏少。读到后来才发现,书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个都是拯救银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骡的贝妲、鬼灵精怪的艾嘉蒂娅、强权执政的布拉诺市长、全能少女宝绮丝、以及谢顿的爱人铎丝等等。与《三体》中女性角色纯为摆设截然不同,每一个女性角色不仅仅活灵活现,而且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性别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势都有着相当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开拓疆域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聪慧与勇敢。而随着基地的发展,象征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场,女性的戏份越来越多,甚至最后的男主崔维兹的直觉式思考,都让我觉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终出现的双性人,更让我觉得作者的格局确实很大,不仅没有歧视任何性别,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别的人类会如何发展。

最后想说说我的收获。又要忍不住说,读经典的好处就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一遍下来,最大的启发是心灵控制,它拓宽了我的沟通思路。

读书后的读后感400字作文【五】

《银河帝国:基地》讲了一个敲冰求火的问题:如何通过银河系百千亿颗星球中的一颗位于银河边缘荒凉地带的微不足道的小星球,来改变整个银河未来的走势?

人类在小小行星上(他们称"地球"生活了十多万年久,建立两百多个行政区域(他们称"国家"。在地球上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的帮助下,掌握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带着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将银河系卷入星际战国时代。直至银河统一为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帝国——银河帝国。在银河帝国建国后12020年,哈里·谢顿32岁的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用数学公式推演人类的未来。在帝国走向衰亡期间,谢顿预见银河将经历三万年黑暗。他集合最优秀的科学家建立"基地",期望它成为人类的希望。然而帝国衰微,基地被强邻包围。人类面临抉择:受控制?还是奋战?

前三次谢顿危机都是由某位领导而解决。我不禁产生疑问,如果当时获得端点星控制权的不是哈定,而是百科全书委员会。如果马洛的行商没有出现,而是继续哈定政策的接班人上位。那历史是否改变?历史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历史上那些充满偶然性的小事件,如果偏差,是否会将历史导向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对此是有解释的。心理史学预测的是宏观历史的发展,而不是微观个体的动作。因此,阿西莫夫的假设是,即使哈定、马洛由于种种不确定的原因而没有掌握端点星的权力,也会有其他"英雄"出现,让基地度过危机。用书中的话来说:"我们盲目信仰谢顿的心理史学——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个人行为绝对不算数,绝不足以创造历史。因为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巨流会将他淹没,使他成为历史的傀儡。""这些尝试,就像是你在水面上拍击出的涟漪,而谢顿的巨浪则继续向前推进,虽悄无声息,却势不可挡。"

人类的'自由意志,在历史中竟如此一文不值?千万人的努力奋斗,只是一场被历史操控的戏剧?那我们人类的个体,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