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关于学习与人生的作文)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关于学习与人生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18:19:28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关于学习与人生的作文)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一】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件事让我一想起来就会发笑。

在我七岁那年的暑假里,爸爸送我到游泳馆里学游泳。在路上,爸爸对我说:“学游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自信的对爸爸说:“你可别小看我,我一定会学会游泳的。”在刚开始学习蛙泳时,教练在水里就像一只青蛙,动作特别自如。我和小伙伴们被逗的哈哈大笑。做完示范后,教练让我们爬在小凳子上练习。练习了一会儿,教练又让我们带上了氧气面罩,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机器人”。真有意思,要下水了,我的脚趾刚刚碰到水就缩了回来,教练问怎么了,我说:“想起撒尿。”撒完尿回来,又是脚趾刚碰到水就想去撒尿,这样反复多次。教练说我这是心里作用,太紧张了。虽然我嘴上不承认,可心里清楚我是不敢下水的。可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呢?这时我想起临行前对爸爸的承诺。于是我心一横,屏住呼吸,闭住眼睛。只听见“扑通”一声,我高兴的大喊:“哈哈,我终于下水了!”咦?怎么没感觉到凉呢?“哈哈……”

接下来的练习中就轻松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不要一味地想着退缩,这样将会一事无成。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二】

从小就迷恋江南。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这等诗句牵引着我的思绪,无数次梦里游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

我想象中的江南应该是隐在南国山水间的荆钗布裙、不着铅华的小家碧玉。她没有都市的繁华喧闹,仅仅是几方青石桥、几条水巷,几座临水的黑瓦白墙,间或几声欸乃桨声和着舒缓的评弹之音,悠然弥散在小镇上。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在江南小镇上时,她却并非想象中的那样。

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两旁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院里游人如织,各种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不停。散落在各个景点的购物点里,讨价还价声不绝,吴侬软语中多了几份急躁少了点舒缓安静。门前那方青石桥还在,只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步履匆匆。没有谁坐在桥畔,摸摸那些古老的栏杆。河面上游船如织,荡起一圈圈波纹,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江南?我在内心问自己,我那梦中的江南简单朴素,哪来这些多余的粉饰?

我避开这些喧嚣,一个人默默朝着那不知名的小巷深处走去。小巷深深深几许?它安静,全没有外面的繁闹,有的只是人家后院围墙上攀着的几尾野花,孤独地开在风里。

摸着那日益斑驳的围墙,我的心一阵阵悸痛。江南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摸样,我们人为地给她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饰物,我们对自己的“作品”自满、自乐、自豪,却全然不顾她的感受。其实,那些游人,那些景点,那些现代化的设施,对于她来说都是多余的部分,而她本该只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素面朝天的清秀女子呀。

其实不仅是江南,我们太多的东西都在“娱乐致”的今天变卦。我们中太多的.人正在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各地甚嚣尘上的“选秀文化”,相声界此起彼伏的叫骂之声,娱乐界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文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抄袭风波,体育界层现错出的兴奋剂丑闻……难怪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的兵法太多,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我叹了口气。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那我们的文化和文化理念是否也到了该挥起手术刀的时候了?

我回到了北方的骄阳下,却依旧在梦里怀念江南,我相信,下一次再到江南,她定会洗尽铅华,给我简简单单的一河流觞,一树绿荫,一巷古意,一船诗韵……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三】

我小时候就对游泳非常感兴趣,但是爸爸妈妈就是不带我去。我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游泳池长什么样,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舅舅打电话要带我去游泳,我高兴地叫起来:“太好了,终于可以去游泳了。”

我穿好游衣带上游圈,风一般的跑向游泳池边,我看到大人小孩都在游泳。

我的心开始痒痒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跳进水中。把脚放进水里,“啊,好冰呀!”虽然水很冰,我不会被吓退的,慢慢我试着把身子泡进水中,过一会,我不冷了。

我准备正式开始游泳了,我试着憋气,我猛吸一口气,再到水里呼气,我连续做这样的动作,突然不知怎么搞的,呼气在水面上,吸气却变到了水里。我喝了一大口水,差点被淹了。

我学会了憋气。开始向前游去,我学蛙泳,可是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退得还够快。碰到了栏杆上。游着游着,我创造了另一种游法——狗刨试,虽然名字有些难听,但是游起来也很快。

我今天好高兴呀!这是第一次,让我非常难忘,我以后要多多游泳,成为一名冠军。

关于学东西的作文【四】

“简陋的小院,关不住他嘹亮的歌声。”

屏幕上出现这么一行字,背景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农村汉子。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沸腾了《综艺满天星》的舞台,震惊了人们的心,“大衣哥”朱之文火了!

“来的时候拍冷就从家里穿个大衣省的冷。”

当主持人狐疑的眼神扎着朱之文身着的大衣时,他带着浓浓的山东土话口音如是说。

“他触动我们内心深处了,这么朴素的外表下有这么华丽的内容!”评委地抓着话筒喊出来。

舞台上炫彩的灯光闪烁着,洒在朱之文脸上,他两只有点内陷的眼皮紧张地眨着,眉上的一滴汗紧紧地挂着,他抽动了一下鼻子,鼻翼旁的皱纹瞬间拉伸了一下,又恢复了黑色松弛的状态。那滴汗顺着鼻梁滑在他的嘴唇上,干了。眼前荧幕上回访的是朱之文刚通过初赛的第二轮比赛。现场的观众好多都踮着脚瞪圆了眼相互挤凑着像看什么稀罕事似地看着朱之文,儿身为焦点的他却一副迷茫不知下一步会怎样的样子。

朴素的朱之文唱着华丽的歌。他是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有一双“搬砖的手”,但这些都不是应该得到照顾的资本,朱之文是靠自己的歌喉征服了人们的听觉!

他毫不粉饰自身那寒酸、落魄的身份,毫不掩饰“俺是菏泽单县人”,挺直了身子展出高歌。他的“火”没有炒作的成分,因为那是多余的。

朱之文被万人拥簇着,巨大的光环照在他身上,可这也是多余的,减去多余的部分,他依旧是为朴实、勤劳、爱唱歌的农民,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记者去他家采访时,好多邻居围着他,有说有笑的,有个女人说他家很穷,说他不容易,接着就说自己多么“可怜”这些“穷人”!!!我看着那个女人恶心的表情,真想对她说,你早干嘛来?人家出名了,你才来“可怜”?!人家用得着你“可怜”吗?别玩这虚里了!多余!

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

朱之文是个例子。

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是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艺术高于生活,没错,但不要忘了,艺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