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9 00:00:59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一】

“女孩子家家的,这么晚出去干嘛啊?”“现在才七点,我保证最迟九点就回来了,我路上一定会很小心的。”我苦苦哀求,却还是迎来了父母亲的谩骂。“你有本事就出去,出去以后就再也不要回来了。”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掉入嘴里,是咸的。我抹掉眼泪,走进了我的房间,躺在床上,想着……

我以为青春期,像是春天的迎春花,我会迎来并度过我一生最难忘的时期。可实际上,青春期却是那么的不近人意,它像是冬天里的梅花,寒风如同父母的谩骂那般刺骨,我与青春期相依为命,在与寒风做着斗争。幻想美好,现实残酷。

相信许多人同我一样,会这样:“妈,我想出去和朋友们玩会?”“和谁去啊?去哪儿啊?再说小孩子家的,有什么朋友啊?不准去。”或许是这样:“妈,作业写完了,我想玩会电脑,可以吗?”“玩什么啊,就不能看会儿书去啊!不准!”还有可能是这样:千方百计终于讨得了妈妈的欢心,可是,“嘀嘀嘀,”哎,完蛋了。“怎么又聊天啊?小心把你给聊走。不准玩了,去看书。”

总是满心欢喜的带着希望去问,可是,“不准!不准!不准……”父母给的答案几乎都是不准,躺在床上的我在想,父母为什么那么不近人情?可能,我的父母在想,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那么不听话?于是,我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父母的谩骂,使我有所抵触。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们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叫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这就是叛逆吧!

我不只一次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坦坦荡荡的和朋友出去玩,哪怕是有异性,什么时候才能坦坦荡荡的玩会电脑,不用担心妈妈随时会让我看书。也许要求并不过分,可是,现在在我眼中却成了奢望。

爸爸妈妈,我在成长,相信我,我可以使你们对我减轻操劳,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开始了独立行事,我渴望独立。你们的爱把我困在了失去自由的牢笼,爸爸妈妈,难道你们就不担心,当你们放开牢笼的\'那一天,不等我展翅翱翔,就跌落在笼口旁吗?

青春期,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你们的帮助下去闯,闯出一个不一样的青春期。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二】

有一年初春,我跟妈妈收拾院子的时侯,发现一块砖头,当时我懒猫腰,又觉得无碍大局,就随它去吧。过了几天,我们把屋里的盆花往外搬时,竟然发现原来了石头的地方长出一簇簇绿绿嫩嫩的小草,那块石头却落在了一旁。我心里一阵惊喜,惊喜之余不禁一阵惊异。那么细嫩的小草如何能承受住这大石头的压力,甚至能把这大石头顶到边去呢,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眼前的事实不正说明小草有着惊人的力量吗?这正是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差不多都如此。初处世故的少年,带着方刚的气,带着稚嫩的思想,带着伟大的抱负,幻想着闯天下,干十番大事。他们遇到不平,拔刀相助;遇到邪恶,挺身而出。青年们的世界是那样正直,那样坦然、单纯、幼稚,充满幻想而又朝气蓬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渐深。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逐渐地磨平了他们性格的棱角,冷却了那一团方刚的气。他们越变,相似点就越多了,慢慢地学会了遇到不平和邪恶听之任之,他们学会了如何把事情泰然处之,如何麻木不仁,如何随波逐流。他们就这样生活下去。办事拖拉,互相扯皮,在哼哼哈哈中度过余生。我们新时代的建设不要这样的.精神,我们提倡的是初生牛犊的精神。做人就应该有股子闯劲儿,不被那些确外强中干、色莅内韧的困难所吓倒。

初处世故的青年们,保持你们那可贵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吧!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讲座作文【三】

长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不善于表扬和鼓励孩子,这使很多孩子缺乏自信,有不少教育专家就呼吁,要学会鼓励孩子!

于是,不知何时起,“无批评教育”成了大家共同膜拜的教育方式。老师被要求尊重学生,不准批评或变相地批评孩子;家长更是将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孩子稍有成就便大加赞扬,甚至有了错误也不敢批评,唯恐打消掉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树大自然直”吗,小时有点错误算不得什么。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孩子说不得了。

孩子说不得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敢批评了。”一位在教育第一线奋斗了十几年的老班主任感慨道,她向笔者介绍了这样两个案例:

一、上课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学生拿着喷水器对着另一位学生不停地喷洒,老师很生气,于是批评了这位学生,并要没收他的喷水器。然而,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同学竟然一声不吭走到自己的座位,拿起自己的喷水器使劲地往地上一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居然比老师的脾气还大……

二、一名女生没有完成作业,她的班主任简单地批评了几句,没想到中午这名女生就从学校“出走”了,下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陪着家长四处找她。

“经受不起挫折,这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且年龄越小这个问题越突出。”长期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济南一中张桂薇老师感慨道。

“缺少批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张老师接着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强、任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如果想要什么,家长必须立刻做到,这种缺少批评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缺少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美芳教授分析道,“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王教授接着举了几个例子,如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参加课外活动,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批评要注意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获得了成功或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需要大智慧的,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专家认为,孩子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要充满爱心。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二要因人而异。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比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等等。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