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古诗中的文化满分作文)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古诗中的文化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5 11:51:46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古诗中的文化满分作文)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一】

“数人物,还看今朝”,又是那熟悉的声音——《中国诗词大会》开始了!

这是第二季的第七期,我最喜欢其中的王轶隆选手。我拿出纸和笔,跃跃欲试,准备同步答题。第一题,是九宫格猜五言唐诗,我轻而易举地答对了,第二题因为选手紧张,不小心答错了。告别舞台时,他发表了一篇感人的演讲,百人团,三位评委老师,甚至连选手自己都哭了,因为他要回家照顾母亲,所以含泪告别了自己热爱的诗词大会的舞台,他真是一位大孝子,我们要向他学习!

接下来几位选手答题很顺利,进行着激烈的比赛,最后胜出的选手和百人团中答题最准确的彭敏选手,争夺攻擂者资格。

最后彭敏胜出,我深感自己和彭敏差太多了,一个“人”字的飞花令,我才想出了七句,而彭敏却脑洞大开,和对手“战斗”了十六个回合,最后与百人团中的二十五名选手pk,以绝对优势胜出,彭敏想出的诗句,我知道的还不到十句,彭敏不愧是《诗刊》杂志的编辑呀!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它既能让我们汲取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又能让我们结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真喜欢这个节目!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二】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近一边看节目,一边背诗,挺开心挺充实的。不过目前进入了一个混乱状态。就是背的诗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来了。想要努力的把它们各自归成一家实在困难。看来我的背诗还是处在一个很低浅的阶段。缺少对作者以及历史背景的了解。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进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钻研兮曙光现。

自从几日前开始关注《中华好诗词》,像是着了魔一般,应是把第一期从头到尾看了个遍,又网购了十几本词集,加上本来就有的唐诗宋词诗经等,可够我看了。这几日来就是早上第一节课和晚睡前两个小时,都是在读诗。下班回到家里,我和儿子都赖在床上,我读我的诗,儿子看买给他的绘本,时不时的指出一些感兴趣的动物给我看,我们就这样,依依呀呀的能赖两个小时还多呢。白天在学校没课的时候,就躲在小屋里一手捧着书一手拿字典,细心研读。真是字字珠玑啊。跟我们的古诗词相比,今人所写之文章,实在是应该谦逊一些。

那几位明星擂主都是蛮可爱的。最受欢迎的应该属喻恩泰。我觉得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当然首先他是明星,参演了著名的《武林外传》等影视作品,其次他是博士,更让众粉丝们崇拜,通过这个节目,又知道这个博士并不是徒有其名,真的是实实在在外修内敛货真价实,从心底里生出许多敬佩来。我是真的希望所有的明星都是这水准。屈居第二的钉子户就是左岩了。左岩就吃亏在之前没有喻恩泰出名,如果她也像喻恩泰一样的有名气,那么,她绝对会在好诗词的舞台上闪瞎所有人的眼睛。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绿叶了。不过,左岩已经是巾帼不让须眉,富有诗书千万卷了。

作为一个老师,我内心里十分希望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大腕儿们抽空都来参加这个节目,并不为提升知名度,因为本身他们就已经够有名气了。打个比方:我的学生们近期很喜欢张杰的歌曲,试想一下,如果张杰兄也来参加中华好诗词的话,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啊,我敢肯定,孩子们会十分迫切地观看《中华好诗词》。况且全中国喜欢张杰的何止千人万人?名人的一举一动所能传递出的力量,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没有谁是青春不朽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在真实的年龄段里,使生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长得帅气美丽固然使人赏心悦目,若仅仅是金玉其外,倒不如秀外慧中更加长久。(不指任何人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才一本接一本的买书读书,希望能通过先辈们的著作汲取一二为我所用,然而越是读,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读了几日的诗词之后,更是觉得自己这许多年来放着自家的宝贝不要,硬生生的读什么'世界名著'、'外国文学经典'真是可笑可悲。还好,书,什么时候拿起来都不算晚。

除了篇头的那一句,我还有一句座右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业。

真是无比的开心我能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有的幸福。跟许多别的国家相比,我国爱好阅读的人真是比较少,真心希望有关方面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全民热爱阅读的时代。

范增老师在总决赛的时候出现,老人家从年轻时起就每日五点起床读书两个小时。光这一点就使我深受触动。想来,凡人之所以庸凡,十之八九是懒惰结出的果实。从今日起,开始阅读,并不算晚;从今日起为梦想拼搏,并不算晚。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三】

晓月临窗,淡淡的月光如水般纯净,悄悄透过窗根,轻轻泻在阳台上,书卷上,我的心上,一切如在图画中!欲睡不得,索性披衣凭栏,临空数星,目光不经意掠过你——我的《红楼》。于是,我与你,于这个如诗的夜晚,进行了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从悠远的亘古世纪翩翩而来,黛玉,你的水袖,微微地拂过,留下的,竟是满地芬芳。许是前世的仙水,浸了天地的灵气,才使你美得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即使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里,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小小情怀,仍是一道不变的风景。可是,现实总能把愿望击得支离破碎。前世还泪的美愿,却在腐朽的封建里,世俗的偏见中,成了美丽的错误。烧了那定情的帕,是否就能把深深的思念也随着烈火燃成灰烬呢?答案怕是否定的,数百年来无数人带着哀怨的眼神看你,可你,虽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但这一世,你终是没有再欠着宝玉。恍然间,你走近我,空气里弥漫着沁人的灵慧与凄凉的美好。你告诉我: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要丢失了心中的自我与本真。

翻过一页,于是,我见到了你——宝钗。都道你无情,谁又知道多情总被无情恼。你有你的无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倒成了一生的宿命。若真让你选择,是否你会愿意选择这样从出生便被设计好运行轨道的人生呢?答案怕也是否定的。悲哉,悲哉,叹只叹时代的黑暗。但你终究没有屈服,宝玉出家后,你毅然用一双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风雨摇摆的贾府,即使是活在别人不解和误会的目光中。朦胧中你走近我 ,平静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你说:要精彩地活,哪怕不为人所懂,也要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月亮摇着船儿,为万物蒙上了薄薄的轻纱,似乎,于茫茫书海中相遇《红楼》,是偶然,又是必然。总之,这人世间最美丽的相遇,它清晰明白地告诉我,青春年华属于我,诗意地长大属于我。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四】

前天晚上,我看了《诗词大会》的第五期第三场的比赛。

刚开场的时候,场上热闹非凡。这个时候,主持人龙洋姐姐来了,她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她说了一句古诗代表开场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说完,最后介绍百人团,百人团是由四个方阵组成的,分别是:少儿童、中年团、百行团和亲友团,而在场外的还有预备团。他(她)们都各自说了一句古诗。

等主持人介绍完和说完比赛规则之后,开始比赛。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个上初中的大哥哥,他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到答题区开始答题。

第一题,给出的九个字中找出一句五言唐诗。这位大哥哥,他的行云流水,漂漂亮的,而且他也答对了。第一题打完,第二题迎面而来。第二题一下子给了这位大哥哥一个下马威,第二题就是从给出的三句诗中选出一个照应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的诗句。这位大哥哥说他也不会,最后他蒙了一个,居然蒙对了。第三题比较简单一些,就是三个古诗对应三种昆虫,这道题他和也毫不费吹灰之力就答完了。当他打第四道题,也就是最后一道题的时候,这道题和第二道题的难度差不多,可是最后他还是答错了,于是他带着他的七十分的积分来到了等待区。

第二位上场的是来自内蒙古的一位大叔,头戴内蒙古帽,身穿内蒙古袍,脚穿内蒙古鞋。 这位内蒙古大叔介绍完自己之后开始到答题的区域答题。

第一题是从给出的12个字中找出一句七言宋词。这位大叔轻而意举地答完了这道题。第二题是找出一句诗中的一个词的正确意思。大叔又轻松的答完这道题。第三题和第四题也一样轻轻松松地答完了。但是由于这位内蒙古大叔的积分比第一位选手的积分低,所以他只好重新回到百人团之中。在他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

第三位选手是为了失明女儿而上场的一位中年阿姨。她也是介绍过自己之后开始答题。

她的第一题是从给出的九个字中找出一句五言唐诗。这位阿姨轻松地答完了这道题。第二题由于有些难,所以她回答错了。但是,她又自救成功了。然后第三题她答对了,第四题也答对了。但是由于她的`积分也没有第一位高,所以她也只好重回到百人团之中。

……

我看了《诗词大会》,让我热爱上了古诗。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五】

似乎从刚掌握语言开始,我们就在读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启蒙诗词。那个时候的我们,也许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诵之诗的意味,只觉得朗朗上口。我有时候也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品读古诗文呢?在我看来,学诗固然重要,但它们最后不应该只成为我们年少时试卷上的分数。

“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列奥〃施特劳斯如此感叹,好的诗句常被人形容如画一般引人入胜,寥寥数字,既可表现“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谁无”的悲壮,又可流露“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然。从诗中,我们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更为了一种感动。那些打动无数先人的墨迹,今天依然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积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认真观看节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领会感悟。

首先,地位高。《中国诗词大会》是在新春佳节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如此高调推出这一节目,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度重视。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主持,著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央视此举,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词知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舞台尝试。

其次,形式新。《中国诗词大会》在为数不多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中匠心独运,参赛选手下至7岁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盖了大学生、中学生、警察、教师、外国人等,各类诗词达人集聚一堂,场面十分震撼,体现了一全民参与的宗旨。每位上台选手与“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这场形式上颇有创新意味的诗词“比赛”活动,带给了我们一场难得的诗词视听盛宴和国学享受。

再次,手段妙。《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它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最后,选手强。参赛选手身份不尽相同,但依然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最让人吃惊的当属第一位出场选手、

刚满七岁的女孩李尚荣,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敢来面对百人团的挑战!但李尚荣真的没有让人失望,她一路过关斩将,沉稳答题,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气势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连康震老师都对她的诗词储备量赞叹有加,面对这个小才女,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老观众如坐针毡,汗颜自愧。还有最让人叹服的,要数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题夺得擂主,被称为“古诗词学霸”。就是他,幼年失去双臂,连续两次参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节目主持人董卿在听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脚参加高考取得高分后,给出了一个大大的赞:“你很棒,你站在这里,用一种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面对你的人生,给了很多人鼓励”。我想,“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在形容他们这样的气质吧。

这样的一档节目,也许不能助我立马成为诗人,但它可以带我体会最经典的中华诗词风范。闲暇之余,若能陶冶心灵,岂不妙哉?

最后奉上电影《亡诗社》里对诗的诠释:“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

愿我的'生活,常有诗相伴。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六】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诗词里的文化作文【七】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阵阵秋风吹进了凉州城,丝丝凉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秋天来了!中秋之日,看着隔壁邻家团团围坐、热热闹闹的场景,诗人张籍的心瞬间被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占据。喜庆的氛围中,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孤寂。

回到家中,张籍的心里顿时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半晌,他决定给家中修书一封。这封家书的内容是这样的':爹、娘,孩儿不孝,已好久没给您们来信了。爹、娘,您们的身子骨可还硬朗?渐已入秋,可得记得多加件衣服。娘子可好?宝儿多高了?他上学了没?认识几个字了?

张籍把信交给信差,想了想又要回来,补充到:爹,娘,儿子一切安好,日子过得很快乐,勿需挂念!信差要走了,临行前张籍又匆匆读了一遍,把信交给信差,目送着他离开。

这封信,带走了张籍的思亲之情,也带走了他那深爱故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