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写上学路上遇到的事情作文)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写上学路上遇到的事情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3 08:17:02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写上学路上遇到的事情作文)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一】

《上学路上》这部电影十分感人,讲述了一个宁夏孩子王燕为了挣学费而做小买卖的故事。放暑假了,老师通知了一件事,就是下个学期要交24。8元的学杂费。大家都觉得太贵了,王燕的妈妈只能给王燕的两个弟弟交上学杂费,妈妈对王燕说:“只要你能挣到24。8元的学杂费,我就让你上学。”就这样,穷孩子王燕开始了挣钱的艰难旅程,她要和小伙伴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几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最后王燕终于到了枸杞园,在漫山遍野的红色海洋中采摘了自己的希望。

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学习王燕为了能够上学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二】

今天,我在小桔灯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看了这部电影后,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寒冬腊月里,怒江边的孩子上学的故事。主人公叫瓦娃,是个七岁的山里的孩子。另一个,是正上三年级的姐姐,叫娜香。有一天,瓦娃的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她待人亲切,看着学校的孩子在寒风凛凛的冬天光着脚,十分心疼,于是为每个孩子买了一双雨鞋。娜香得到了一双雨鞋,但面对弟弟瓦娃羡慕的眼光,给弟弟买了一双雨鞋,但在回家溜索过程中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鞋,和鞋子一起掉入江底。知道了姐姐讯的瓦娃难过极了,回忆着曾经他与娜香那美好的快乐的日子。最后,政府在怒江上修好了桥,那的孩子再也不会提心吊胆地溜索上学,他们能够开开心心去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启发何感触,也让我体会到了娜香和瓦娃只见浓浓的姐弟亲情和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们有困难时给予帮助。电影中的孩子为了去学校,必须溜索,不仅如此,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山路。想想我们,学校与家挨在一起,只要走几分钟就到了,但他们跋山涉水,一定很累吧。不说上学,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大,一边十分破旧,另一边则完美如画。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眼下的生活。

看完电影后让我的启发也很大,我觉得我们有这种生活应该感到知足,想想有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甚至连书也读不起。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伸出一份援手。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珍惜,保护身边美好的景色事物。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王燕是个13岁的女孩。此电影讲的是王燕挣学杂费的故事。

散学之前,王老师说下学期的学杂费要24.8元。同学们的家长都嫌贵。想想,现在我们随便拿出几张纸币都已经超过了。比起他们,我们要幸福得多呀!在那重男轻女而又贫穷的时代,妈妈的钱只花费到两个弟弟的书包和学杂费上了。于是,她开始了她的赚钱行动最后,她终于挣到了24.8元。

我最欣赏的人是王燕。她吃苦耐劳、又守信,还很好学。更让人敬佩的是,她还很坚强。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她都不放弃。她是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人。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梦想,就得去实现,王燕的梦想是挣到学杂费去上学。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想,是不错的。但只有梦想,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实现。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就不是个完整的梦想。

你有梦想吗?赶快会实现吧!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四】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陕北高原特有的阳光。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就是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她们都交不起,妈妈就不想让她读书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她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妈妈最后就说:“你想读就自己赚钱读吧”!于是,仅仅12岁的小主人公王艳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摘一斤枸杞可以挣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挣够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这个坏小子!)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我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贫穷的感觉曾让我有切肤之痛。可是现在呢,单位、同事、班车、小区将我与贫穷隔离。每天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打交道、投资、到超市买净菜、感受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主动交往。似乎,贫穷与我无关。

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多久啊,我就对贫穷这莫冷漠这莫麻木!好没良心!那几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曾经和一个经历很丰富的人交流过。他同样来自社会底层,大学毕业到深圳打工,过腻了打工的生活来北京考法硕,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有中国第一考之称的国家司法考试,他还说以后读博时学新闻然后去当记者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我们那次交流就涉及到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对于贫穷麻木的问题。那次我们认定大概是集体没良心。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不管有没有力量都再不去关注那个苦难的阶层,那还有谁为他们说话?而我们脑子里似乎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成理想,却不愿意为贫穷呐喊为消灭贫穷贡献力量,还怎莫使天下太平啊,多虚伪阿!我们都忙着追逐自己那无边的物欲呢!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五】

“扑通”一声,一位名叫娜香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溜索的时候,给弟弟买的新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波涛汹涌的江中。

《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弟弟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坠落江中,弟弟从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他才得以“走路上学”。

现在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不用溜索过江,也不会一年四季穿拖鞋。的确,幸福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这让我想起了在洗澡时,我一边玩水一边用沐浴露吹泡泡,还不时哼几句歌。吃饭时,专挑好的吃,有时还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想起香娜和瓦娃天气那么冷,才穿一对拖鞋,而我们却要挑三挑四的。而大峡谷里的孩子,要用绳索绑稳自己,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江,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呀!而我们天天上放学都是车接车送,最起码不用溜索吧!我们是多么的辛福呀,衣食无忧,而有些孩子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被他们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吃的,抢用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姐姐无论什么都会让着弟弟。

看完这部电影,我和妈妈都深有感触,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说:“看到娜香天天这样溜索上放学我都起鸡皮疙瘩了,心里可是胆战心惊啊。会不会是她妈妈早就知道这样溜索会出问题的所以才不敢让瓦娃去溜索啊?这样做真的很危险,稍有闪失都会没命。你啊,还说你多不幸福,生活多不好。”我心想:妈妈说的没错啊,娜香妈妈可能真的是因为安全问题,才不肯让瓦娃溜索上学的,毕竟瓦娃是男生。回家后查了一下资料,原因真的是因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伤,所以妈妈坚决不让瓦娃过江,买盐打酱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担。我跟妈妈说:“或许真的是那也不奇怪啊。哎呀!我知道啦,我很幸福,生活很好。最起码不用像娜香那样溜索上学。”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现在年纪这么小,就那么幸福,所以我们要知福享福,当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再想想大峡谷里的孩子是怎样度过的。以前,我只要听到放假的消息,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上学”二字就十分烦恼。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才知道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了上学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泪水,有些甚至还不能上学呢!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上学路上写事的作文【六】

三年八班贺剑雄指导教师:康利珍

昨天,学校带我们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

《上学路上》主要讲了一个农村小姑娘因为家里太穷,开学交不起学费,就上不成学了。可是她很想上学,所以她就做了许多事情。她先去卖鸡蛋,又卖了一枝笔,后来又喂了一只小羊,养大卖羊挣钱等等事情,最后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惭愧,我的条件比她好几倍,我从来不会为学费发愁,平时还有不少零花钱,我也从来没想过还有这么没钱上学的孩子。想到他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平时总是贪玩,从来没有主动学习过,为此让妈妈没少生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总是提不高。

从现在开始,我不乱花钱,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长大后,一定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我有很多钱,我一定要把钱捐给没钱的孩子,让他们上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