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高中作文说说我们00后)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高中作文说说我们00后)

更新时间:2023-04-17 00:08:57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高中作文说说我们00后)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一】

我校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将所属八所具有20多年办学基础的高完中进行调整、优化、集中,于1990年新组建的一所大型高完中,也是一所于1996年晋升为四川省重点中学的子弟学校。现有36个班(其中高中20个),有在校生1578人,教职工总数248人。

我校的办学思想和模式是一全二分三面向:一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二分即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流教学;三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校教职工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工作;全校学生以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科学家王淦昌为榜样,刻苦攻关。

建校五年多来,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历届高考成绩显著,尤其是1993年统招上线列绵阳市榜首,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高1995届的韩星同学以676分的优异成绩摘取了四川省理科状元的桂冠。我校的拳击被省教委、省体委列为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校拳击队在省级赛中多次夺魁,在历次体育大赛中,有46人达国家等级运动员标准。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学生有300余人次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尤其从1903年至今,成绩喜人,获国家奖的6人次,省级的62人次,市级的151人次。我校是培养合格人才和辅送优秀人才的教育基地。

全校占地面积5.91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99万平方米,环境十分优美,是我们学习的好地方。

来到校门口,一眼便看到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校名,那烫金的大字苍劲有力,使人迸发出一种奋发进取的激情。

跨过电动式自动化大门步入校内,你会倍觉新奇:整座校园,俨然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花园!

大门左边,是一个花坛式的大植物园,鲜花正艳,碧草吐芳,绿树长成的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体现了园艺工人'独具的智慧与匠心。

大门正前方左角倚楼的是扇形的橱窗栏,那上面的文字、图画和照片,是一中精神的展现,是一中腾飞的剪影,是校园生活的大观。

大门右前方正对着橱窗栏的是飞彩流瀑的植物园,那盆花的造型艺术简直令人惊叹不已。

这个植物园往前(西)向右的大楼是四楼一底的一号教学楼,底楼有多功能厅和电教室,五楼是图书馆(有藏书4万余册,期刊200多种),阅览室和微机室。

进了大门往左约走一百米,但可进入一座被植物园环绕的连环式的建筑群。正中是四通八达的大厅。厅上是可容144人的阶梯教室,厅左(南)是四楼一底的办公楼,厅右是三楼一底的二号教学楼,厅后是三搂一底的三号教学楼,厅后与三号教学楼相连的入口处往左(南)是两楼一底的实验楼。这个建筑群,楼楼相连,层层相通,这大概也算得上建筑史上的奇迹吧。

这个建筑群的南端是一片很大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主要场所,西南方是毗邻涪江的蜿蜒回环的读书走廊,每当夏夜,走在这曲径通幽的走廊上,迎着江面飘来的凉风,真是惬意极了。

建筑群的西端是花圃,它是心灵手巧的老花工施展绝技的地方。花圃里四季飘香,百花怒放,万紫千红,令人美不胜收。

这个建筑群的西北方是紧连花圃的五楼一底的住宿楼,上两层住女生,中间三层住男生,底楼是学生食堂和校办企业的办公重地。住宿楼的北端是国家级的足球杨,场上的绿茵草地达1200平方米。住宿楼的东面与一号教学楼隔场(操场)相望。一号教学数的东面是一大块平地,学校即将在那儿修建现代化的图书馆和大礼堂。

这就是我们的富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二】

我的学校,地处风光旖旎的鄱阳湖旁,是一所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现代化中学

走进校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广场。广场是由米色、蓝色的砖铺成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花坛。再往前看,就看见一幢很高的小楼,那就是我们学校的观光楼了。

往里走进去,右手边的墙上,贴满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历年所获得的奖项。

把目光左移,就到了我校的图书馆了。图书馆环境清幽,内有藏书46000余册,全国性报刊杂志达100多种。在拥有这么多书的图书馆内看书,可真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走出图书馆,向右转,走上几节台阶,就到了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学楼了。教学楼共有四层,我们的教室便在第四层的最东边。 教室长约8.5米,宽约6.5米,高约3米,前后有两扇门门两边都是窗户。在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和多媒体。上课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更加方便了。

教室里共有48张桌子,我们每天就是伏在这橘黄色的桌子上学习的。

教室的后面,是我们班同学出的黑板报,还有时钟。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而从黑板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这教室里学习。在这教室里,有我们沮丧的声音,也有我们的欢笑声;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也有我们考试时刷刷的写字声。 从教室的窗子向右望,可以看见2号教学楼,有15个教室。在2号教学楼东面是综合楼。综合楼上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史等教室。2号教学楼的西边,是我们的操场,上有长25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

走下教学楼,来到学校最南端,那里就是我们学校较为集中地绿化地区了。

在两片绿草地中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场地。圆形场地和校门口的广场一样,也是用蓝白相间的砖铺成的。草地边还有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圆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坛里种着花和一棵大树。树的左边,是一排成半圆形的石椅。石椅上方,是用木头做成的架子,架子上爬满了藤。我们班人便用一句话形容了那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像这类的绿化还有许多,如食堂边的规划从,操场一角的桃花从,2号教学楼边的石榴树,都一样有着自己的故事。

学校,永远不应该是楼群的简单拼接,也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传接。这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块石头,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

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把我们青春留住的地方,是留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永远的怀念。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三】

从小就与互联网接触的我们发现,在论坛上,政府是个出气筒,凡是有不顺的地方,他们就把责任归咎于政府。如今不再同于往日,言论自由让我们知道,统治者不对,我们也可以说它的坏话。在视频中,许多老人摔倒,路人却没有人去扶。而真实的原因不是他们缺少道德感,而是在私人财产与道德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因为扶一扶也可能导致你倾家荡产,所以他们宁愿背以道德的谴责也不愿去冒这个好人的风险。在新闻中,我们知道了,毕业也可能就代表了失业。我们被望以成龙,成凤,于是踏上了夺取名牌大学证书的征战之路,我们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丢掉了自己的梦想,专注于学业,将所有的时间投资于此,可是未来的回报我们却开始迷茫。我们不仅迷茫于此,我们迷茫生活于生活中的一切,大人们是对的吗,大人们是对的吗?大人们,你们真的对吗?如果不对,我们将怎么办?于是我们迷茫,我们被叛逆。

也许对于我们的长辈们他们的想法难以一下子转变过来,可是对于天生于这些新环境下的我们来说,大人们的大逆不过是些常理而已,为什么要将叛逆一词灌注于我们,难道你们不该反思一下是否是你们过于迂腐。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哪里来的忤逆之子,还有没有重道尊长之礼。我要说的是,我在表达我的真实想法,不欺骗就是对你们的尊重。也许我们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可是我们不希望凡是你们看不顺眼的,就将其冠以叛逆一说,我们需要的是,为什么。也不要以我们还小我们不懂即不了了之,也许我们真不懂,但你们不说明,怎让我们信服。

叛逆的我们不叛逆,我们是这个时代革命者,改革30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不仅是物质,还有文化,而我们即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变革者,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这个新世界的新文化。所以不要再叫我们叛逆的孩子,我们不叛逆,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四】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的达观……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认识杨绛缘于钱钟书先生,读书年代,读《围城》曾被我们视作为一种时尚,仿佛不读《围城》就不是文学爱好者。由此,也进一步了解了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家人,这样的了解毕竟不一样于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这样的家庭也毕竟不一样于我们。但是,一向以来却从未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许当时的读书更多的是追随潮流吧。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简单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我言语,在亲人墓前一齐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五】

昨晚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第一次看着“先生”这词是在冰心上。后来查字典才知道原来有学识得人尊敬的女性方才让人喊做“先生”。

去年年尾看的是周国平的《妞妞》很感人,也落泪。

看《我们仨》时,并没有多大的起落,只是心里是满着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很细腻也很滋润,慢慢的弥漫在全身。

我记得是在学的时候学冰心的课本,里面说她喜欢读书,不爱风花雪月的辞藻。

我便也是落根,心爱着朴实之物。

《我们仨》就好像翻开的一片纸张,朴素稚嫩,无声息的融入整个人心里,仿佛是要在管里流畅过的都是发柔韧之力的波浪。

在我很的时候,大概是在初中。我每天下午回家就在床边的电脑桌上练字,看着窗户下的马路边的人来人往,背诵着论语百家。我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很老,现在所过的一切生活不过是年老后嚼在嘴边泛起泡的幼年生活老调罢。

当把时间放在某个点上,每一日都是很平常的,又像着在做着无味的重复,当这个点过去,转换到另一个点上,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总认为这个点真真是一眨眼就忽儿过去。若是在这个点上什么也没做成让自己满意的,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

人生里总是要这样一个长长短短,满满缺缺的点集合在一起,堆成一块,成为一片。

然后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呢。

00后的我们作文高中【六】

岐山县第三高级中学位于岐山县北环路上,这座学校不像其他学校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二十一世纪,它的前身是岐山县范家营高中,这座学校对面是岐山县高级中学,可能是受到它的影响,因此这座学校有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像,它叫“托起明天的太阳”这座雕像矗立在这座学校的中轴线上。雕像的北面是实验楼和老师办公楼。东面是一个不大的小卖部,西面是几座红墙黑瓦的小房子,听说这几座房子还有一个来历:据说当时是因为几个外国人来到这里以后没地方住,所以才依照他们的喜好盖了这几座“洋房”。

经过雕像继续往里走,就到了教学楼。教学楼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中间是一个巷道。经过巷道又有一个雕像,这个雕像是两个人奔跑的样子,这座雕像栩栩如生,雕刻的人物表情非常严肃但却不呆板。听说这座雕像叫做“奔向未来”。雕像后面就是学生公寓,公寓下面是一个不大的餐厅。

顺着学生公寓右侧的一条小路可以到达操场,操场是一个长约100米宽约80米的一个长方形。操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械,还有一个弧形的跑道。

这所学校布局非常合理。老师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使人一目了然。这所学校也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圣语墙、雕像、墙上的字画等,总之所有的让你认为不起眼的地方都可以找出一些富有内涵诗句、字画或标语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我爱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