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六幅图的作文300字(描写一幅照片的作文300字)

六幅图的作文300字(描写一幅照片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7 12:51:09
六幅图的作文300字(描写一幅照片的作文300字)

六幅图的作文300字【一】

一曲《跪羊图》,如泣似诉,连绵委婉,宛如在低吟父母对儿女幽幽的关爱和儿女对父母深深的感恩。我特别喜欢听这首歌,也喜欢把这首歌推荐给别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回报那一份父母重恩!

“小羊跪哺,闭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体,膝落地,姿态如敬礼,小羊儿,天性有道理。”听到这里,我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片青青的、开满野花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羊深情地跪在母羊身下,吮吸着甘甜的乳汁,不时还用那依恋的眼神痴痴地望着母亲,目光中充满无限的感恩。

“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我发愿重振自己的.精神,用感恩之心来换取社会的肯定,从此不再让父母忧虑和操心,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尽孝就是当下的事情。

“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风霜的堆积双亲容颜已渐老……”浮云在天,我们在地;浮云漂得再远也漂不出天际,就像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昼夜交替,四季循环,年年岁岁,我们快乐平安地成长,由昨日的呱呱落地到今天的意气风发,可你是否意识到父母的双鬓已显斑白!岁月的风霜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纵然容颜已老,他们依然无怨无悔,不改当初,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一曲《跪羊图》,感动了千万人,悠扬低缓的曲调,宛如晶莹的泪水,浸湿人们的心灵。天下的儿女们,我们是踏着母亲的手,踩着父亲的肩在前进。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超过父母时,可曾记得,在灯光下父母一遍又一遍地为我们指导难题?当我们不愿倾听父母的叮嘱唠叨时,又曾想到,自己孩时反复地就一个问题向父母刨根问底?当我们开始嫌弃父母老态龙钟、脚步踉跄时,是否忘却,自己蹒跚学步父母所给的支持与鼓励?当我们自以为人生收获已多、功成名就时,可有意识,其实最该骄傲的其实是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就是他们的果实!

“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当父母已无法再等待时,却发现自己还未曾奉养至亲。“儿女心,无论在何地,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六幅图的作文300字【二】

人之初,性本善,总记得小时候被父母要求捧着一本彩版的《三字经》听父母讲如何做人,如何孝顺,如何敬人做事。

读到《二十四孝图》,不禁有感而发,虽已不是封建旧时,儿童也会被父母或尊长要一些孝道,百年之前,和鲁迅先生一起读阅做工粗糙的《二十四孝图》,满心欢喜的求知心被湮灭了,

想那时只有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至打手心,和现在相比,我们除了课本还有许多课外读物,想那时鲁迅先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如果鲁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会有怎样的感叹,或许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在那时,封建的孝道虽然不可取,但却让人学会了尊老爱幼,也许有些礼节过于繁索,有些做法过于愚昧,也存在着虚伪和残酷,但和现在有些人来说,已经善良了许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为中国一民,虽不同时期,在屡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与旧时期改头换面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不如古时的残酷。

走在街上,桥洞中,可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儿童,老人,记忆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桥头的老奶奶,冬去春来,,送夏迎秋,季节变换,而她的衣衫不变,温度变化,而她的亲人的冷淡不变,她头发花白,凌乱地披着,那不知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也补了好几个洞,她坐在桥头,不知在看什么,不敢去想象,只怕自已也会平添忧愁,,脚边的铁盆,雪白的直刺人的眼,一枚两枚的硬币是她一天少得可怜的生活费……

如果,我想是如果鲁迅先生看到这一幕,还会认为封建孝道只会害人吗?这里没有孝,没有亲情,没有善良,只有路人投去可怜的目光,这里没有尊重,没有幸福,只有被湮灭了善良的高等动物投去的一声清脆,一枚硬币打着转打在盆中,也一定像钉子一样打在老人心上……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这种善能继续,那么《二十四孝图》也不会显得那样虚伪,那么鲁迅先生也不会大喊中国的劣根性了。

人这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耳边又响起了这流传千年的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