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宁愿做什么也不愿意做什么的作文)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宁愿做什么也不愿意做什么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1 17:06:02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宁愿做什么也不愿意做什么的作文)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一】

和谐,这个词既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难,简单的是它就代表着平安无事,这只是它最肤浅的诠释,难的是它是在人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时,能够彼此融洽的进行心灵的交流的社会状态——即和而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混战的时期。这个时代可谓与“平安无事”无缘。但这个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何在?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是一个在思想领域“和而不同”的时代。儒、法、道、墨、名、农、阴阳、纵横、兵、小说十大学派和数不胜数的小学派彼此争鸣,他们都竭尽全力试图驳倒对方,但又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相互的辩论中,与对手共同进步,正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和谐,中国古典文化才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达到了古代史上的最高峰,而那些各家的大师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山峰,受到后人们的景仰。反观其后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在实现政治一元化的同时,在文化领域也追求“一体化”,先有秦始皇独尊法家焚书坑儒,后有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古代中国的文化界就此“稳定”,但也日益失去生机。取得统治地位的学派成为了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工具,日益僵化腐朽,而非统治思想则被视为“妖言惑众”遭到打击摧残,到了明清,中国古典思想终于彻底走进胡同,知道烽火惊醒华夏,中华文化才迎来新生。

中国古代的文化的兴衰,犹如我们耳边的警钟,时刻警示我们:和而不同方为真正和谐,追求表面太平只会招致灾难和耻辱。

与摧残思想的古代反动统治者不同,新中国建国伊始便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当今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了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在百花齐放的缤纷中,中国一步步走向和谐,走向进步。

和而不同方能造就和谐,在我们投入绚丽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保持这和谐的文化底蕴,在和谐中成长!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二】

若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痛苦便是必经的火焰山。我们都如悟空,不知何时“紧箍”便会令你由外而内疼痛难耐,你本能大喊痛俺老孙了,不同的是,你的唐僧往往很晚才送你“解药”。痛而大呼,本性使然,却总是徒劳。

面对痛苦,有人选择保持沉默,靠意念扛过苦痛与煎熬。母亲葬礼上他全程未掉一滴泪,便有人以此为由批判他从未有苦痛之心,嫌他冷残酷,是个彻底的异乡人;他纵酒于竹林,抚琴吟唱或是遣词赋诗,便有人揪着心中无于国大爱、无因时局之痛不放。可谁说不言便不痛?我以为所谓的“异乡人”次次怀念的都是“妈妈”,而不是他人口中冰冷的`“母亲”;《广陵散》中愤慨不屈的无言之痛也确实深入骨髓。痛而不言,可能是因为有些痛苦只能独自消磨,可能因为痛苦并且深知无法改变后因无力而沉默。

痛而不言或许是隐忍,但总有人耐不住苦痛,便高声放歌。出声言痛,只为排遣纾解。李白思念故乡的峨眉山月却回不去,思念之痛只化为“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曾梦想桑弧蓬矢、射乎四方,后来身在朝堂却只能写下“可怜飞燕倚新妆”,在野时想在朝,入朝后却想归野,入世与飞仙最终皆两散之痛,后来便化为无数诗

高声出言虽可疏解,却难长久消除痛苦。于是有人选择痛而倾诉,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为自己真正松绑。苏子被贬而泛舟江上受挫心痛,感天地苍茫人渺小而有无力钝痛。出言倾诉,本想寄痛苦于江夜,却无心插柳收获一种豁达与解脱——若一心为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实现理想。曾文正公也曾与先贤对话,后来终于化解刚直之痛寻得圆融之法,也算在紧箍中自在独行。如此看来,痛而善言自我救赎或许也不似想象中那般困难。

更有人痛而善言,只为救世。他看到铁笼中人们沉睡不起,痛心愤怒担忧着急,高声呐喊只为百年后人们不彷徨。数着茴香豆的孔乙己,总叹一切不如昨的九斤老太,每个人物都以泪书成,感染万千青年,救赎太多昏睡而腐朽的灵魂。因痛出言,救己救人,正是这种大悲悯、大鞭笞的情怀震撼人心,使人苏醒、渡人至灵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如虔诚的行者在痛苦中不断历练修行,或有痛而本能发声,或有痛而隐忍沉默,或有痛而高声救赎解脱。痛苦常有,出言与否全凭选择,虽无高下,但或许智慧善言能助我们更早解脱终至灵山。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三】

年味已经淡了很多,隐约还能听到一些地方传来的鞭炮声,在一个拐弯口,我看见两个三四岁的.小孩,举着玩具枪,朝另一个方向打,边打边说“啪!啪!”我不耐烦地按着车龄,一旁的大人将他们拉到屋内,

转过弯,我不禁大吃一惊。那条弄堂空空的,只有一位瘸腿的老人低着头,一拐一拐地走过来。那老人我时常看见,平日里大概以捡破烂为生,衣服也总是很单薄,他大约不是本地人,没见过和别人说话。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家人。此刻他一瘸一拐的身影在寒风中越发让人心酸。从他身边骑过时,他抬起头,眼睛里不知是被风吹的还是什么原因,有些湿漉漉的,满脸写着悲哀。

我开始觉得悲伤,进而变得愤怒。不是历来是礼仪之帮吗?在这个大谈“和谐社会”,大谈“尊老爱幼”的年代,居然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更何况还有几个大人在一旁谈笑着!大人素质不高,因而也不会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有时候,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便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问题的关键是怎么主动去想,谁来帮我们想。我想,道德素质如果无法提高,纵然有百亿身价,纵然万人之上又如何呢?到头来还是为人所不齿,被人们冷眼相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点点关注,一小句问候都会让人觉得温暖,寒风依旧在吹,我多希望这个社会上会有更多人发光发热,为弱势群体送上关爱,用人性的光辉温暖冰冷的空气。

只愿说而不愿听作文【四】

“叮叮叮”放学了,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今天的作业不多,预习第12课,背诵11课。。。。。。我心想:“哎,当生就是免不了三样:作业、、上学。”同学们叹口气,我想:“糟了!我是不擅长的背诵!”我紧皱眉头,放学路上一直想着怎么办?该怎么做呢?一直捆扰着我的大脑。

到家后,我先做背诵以外的作业,做完后,又看看背诵作业。只好硬着头皮背诵。先开始我一句也不会,我用老师教的方法来背也行不通。我用小手摸摸脑袋,可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突然我想可以一句一句来背诵呀!我拿起书一句一句地背,可都快八点半了,还是一段也不会背,只会背4句。我慢慢地增加背诵量。从一句加到二句,从二句加到三句,从三句到一段。。。。。。我兴奋地说:“我终于会背两段啦!”我拿起书背得更有劲了,可是到后面越来越不会背了。我又一句一句地背,过了不久,我终于背好了。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背得一点儿也不熟。心想:“怎么办好呢?”我忽然想起妈妈教我的'办法,先看二遍,读三遍,抄一遍加深意象。我觉得太复杂了,可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只好用妈妈提供的办法了。

果真如此!我背的日经滚瓜乱熟了,我沾沾自喜,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这时妈妈回来了。我让妈妈做“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