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打开记忆之门作文430个字)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打开记忆之门作文430个字)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1:54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打开记忆之门作文430个字)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一】

星期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人生的开关》。

这个故事讲的是黎亮小时候家里很穷,考上了大学,却没钱上学,唯一来钱的路是去矿上干活。后来张叔知道了他家里的情况,就安排他做过磅记数的工作,矿上根据他登记的这个数给矿工开工资。这是个省力的好差事,黎亮心里很感激张叔。过了没多久,原来和黎亮一起砍柴的大毛悄悄对黎亮说:“给我账上多记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黎亮知道,只要自己笔下轻轻一划,这事儿就能办成。可这能瞒得过张叔的眼睛吗? 黎亮很犹豫,可又耐不住大毛的软磨硬泡。于是就把这事说给娘听,娘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后来,黎亮再没有理会大毛。那年,黎亮自己挣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他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许多年以后,黎亮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黎亮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 “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原来那点也拿不到。”张叔告诉黎亮:“柴拉回矿里,我曾经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黎亮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大毛的话,不然,他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路上,总有许多考验,他能把你带到两种境界:一种是光明,一种是黑暗。决定权在于你,你只要经得起考验,你去的地方就是光明的地方。如果你经不起考验,就像墨子说的:“言不信者,行不果。”那么你去的就是黑暗的地方。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二】

好多老师认为学生生活阅历少,在作文写作时“无米下锅”。其实学生到了初、高中阶段,人人都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对社会、人生、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观点,只是教师没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发现并开采这一资源,没能指导学生把说话与写作真正联系起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老人家是说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讲求启发的时机。但这样守株待兔,坐等时机的到来,是否也有些消极的意味呢?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促成学生“愤”与“悱”状态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彼岸。基于这一认识,在议论文教学中,我秉持“不启不愤,不发不悱”的认识,主动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关心的观点引路,“逼迫”学生开口,让“多年的哑巴”说出了心中的话,而且他们越说胆越大,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有话说,越说越流畅。许多学生都很惊讶:“我怎么会这么能说?”“我怎么会说得这么精彩?”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曾被判为“无米下锅”的“贫农级”学生,在短短一个学年内突然变成了我任教班级的“米粮大户”。可见,作文课上学生写不出作文,并不等于学生无话可说,而真实情况多是我们教师的引导没到位,没能把学生的“话匣子”给“撬开”。

打开记忆大门作文【三】

北崮山东北向海中延伸出去一座狭长的小山,当地叫它后大门。我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叫它后大门,爸爸说:“可能是因为它像一扇大门一样挡住了从北方吹来的海风和流来的潮水,保护了南面的沙滩。”

我们把车停放在神州宾馆的门前,顺着宾馆北面的'一条小路就上山了。经过一户人家门口,登上一块巨石,向南眺望,在明亮的阳光下,整个墟沟尽收眼底。它枕靠着山麓,傍依着大海,是山海的孩子。它是一座美丽的小城,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齐。向东望去,港口的一只只吊塔像一个个钢铁巨人屹立在码头上,挥舞着它们的巨臂不停地忙碌着。

可是,走了一会儿,没有路了。爸爸说:“没关系,我们另找一条路。”于是,顺着原路返回。快到山下时,我们看见一位老爷爷背者一袋红署,正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山上走。爸爸说这袋红署有六七十斤。我想:“这位老爷爷真了不起,我们两手空空爬山都觉得累,他这么大年纪还能背着这么重的东西上山,真让人敬佩!”

接着我们顺着另一条路上山。山路弯弯曲曲,而且很窄,仅仅够一个人走。有时一棵树长在路中间,有时路从突出的大石下穿过,一不小心就会碰头。在一块三四米高的大石下,路断了,我们手脚并用,爬了上去。

终于上了山岭,我们首先到了它的东端,只见笔直的拦海大堤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在蔚蓝的天空下,青灰色的连岛轮廓清晰,显得非常秀气,岛上的渔村依稀可见。然后我们沿着山岭向西走,大海拍击岩石发生哗哗的声音,一路伴着我们。山的北麓,长着茂密的松林。爸爸说,如果风大一些,我们就会听到阵阵松涛声。一路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老虎趴在路边,有的像乌龟探着脑袋。在小山的西北,山路向下拐的地方,有一块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大石立在路边,妈妈说:“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北海门’吧。”

沿着山路下到海边。这是一个小海湾,左边的山坡上长满了茅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泽;右边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大海。我们身边的一块大石上写着“碎石潍”三个字。只见大大小小的碎石布满整个海滩,石上粘满了螺壳、蛎壳。靠近水边的地方三五成群的人在敲海蛎子。妈妈见了忙跑过去问怎么敲,他们说要有工具才行,妈妈又追问:“工具在哪里买?”爸爸在旁边听了,晃着脑袋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见没人理他,就向渔民们询问起关于潮水的知识。我和妈妈各找了一块带尖的石头,兴致勃勃地敲起海蛎子来。可一不小心,我的手被拉了一道口子,挺深的,流了不少。我这才知道,敲海蛎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这时候,快到中午了,我们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哦,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呢,永远记下了这快乐的半天,记下了这如诗如画的后大门!